脚步不停,思考不止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9 浏览量:次
——记小语教师(工作两年内)课堂教学调研活动(三)
寒风习习,冬雨刺骨,也挡不住我们小语教师的热情与期待。12月26日,四十多位2年内小语教师在研训员陈秋云老师和孔蕙萍老师的组织下,齐聚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共同参加了小语教师课堂教学调研的第三次活动。
本次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是一年级的专场,五位教师共同执教了《一个接一个》一课。老师们在钻研文本、认真设计的基础上,集学校和团队之力,充分展现了自己和团队对低段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理解。
上午第一节课,河滨小学的潘爽爽老师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第一课时教学。她以“我做了哪些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这首儿童诗,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不吝啬自己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与赞美,评价语指向明确,更好地指导了学生朗读地语气,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
第二节课,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的王巧云老师板块十分清晰,由谈话导入揭题,理解题目中的“接”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再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脉;最后精读第一小节,体会“我”心情的变化。在教学中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生字词。
第三节课,西岗小学的赵霞老师,用她动听的声音带着小朋友走进了这首童诗,赵老师不仅做到了板块清晰,而且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在初读环节让学生用“我做的快乐的事情有( )、( )、( )和(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这首诗里快乐的事情,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指导学生朗读更是富有层次性,读通读顺童诗后,通过联系学生旧知和生活以及播放视频,拉近学生与童诗的距离,感受踩影子的快乐,自然学生也就能读出那份快乐了。赵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将学生带进了这首有趣的童诗里。
下午第一节课,建昌小学的朱琪老师巧用了词串,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顺势帮助学生梳理文脉。在精读第1小节时,注重了朗读训练和写字教学,尤其是“种”和“样”两个字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对这一类字的结构和写法都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最后一节课,朱娣老师直接导入揭示课题,简洁明了,并着重和学生理解了“接”这个字;接着干脆利落地进入童诗,边读边理解童诗,抓住“各种各样”、“不过”两个词语,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两位研训员老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就给我们在座的新教师提出了思考问题:儿童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到底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去教?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不仅在听五位老师有哪些可取之处,也在思考到底应该如何上好这一课。唯有不断的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带着思考而来,在思考中试探前行,又在思考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一次活动。小语教师前进的脚步从未停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思考——尝试教学——思考——尝试教学”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方能
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河头小学 王悦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