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22次
————记金坛区初中数学吴粉连名师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动 葛浩亮
本周一下午,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工作室成员有幸来到了金坛区建昌中学,由赵林林和马国建两位老师分别在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探究》。
赵林林老师课堂上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的知识复习,然后在例题目中,不断地设置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出图形,探究问题。从两个角度,利用函数关系式求交点坐标或向x或y轴作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马国建老师在认真研究了以前相似的课题的前提下,利用正方形的例题、练习、变式,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和平移的两种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一次函数中特殊四边形的问题。在平行四边形存在性的例题中,从三定一动,到两定一动,由始至终贯穿了这些方法。
高萍老师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在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结合一次函数,由一个点坐标描述、计算出其他点的坐标,并判定构成四边形的特征,一次函数则作为背景,提供求出点的坐标。
王学俊老师认为赵老师侧重用一次函数解决四边形问题,马老师侧重用一次函数探究四边形存在性的问题。赵老师讲解时提出了很多小问题,最后求中点E的坐标,引出一次函数来解决。
潘霞老师认为两节课选了不同的切入点,赵老师从复习知识点切入,马老师则从一线三直角切入,提出了应以题带点,复习知识点,同时查漏补缺,以节省课堂有限时间的观点。
朱华庆老师认为用函数解决几何问题是中考中的难点,这个专题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本次主题要着重于一点,总结方法,去解决一类问题。提出了若将赵老师例题中平行四边形先改为正方形去提问,再回到平行四边形,从特殊到一般,可以更加直观一些。
吴粉连老师指出,这个主题,知识跨度大,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多思考,选一个着手点,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从数到形的过渡,有一定的障碍,在平时教学中,应当主动去上这样的专题课。吴老师认为两位老师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都很精彩。赵老师讲解过程中十分细致,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点在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但是有些知识可以点到为止,把握时间,重点要解决菱形是如何摆放,这样摆放是否合理,是否全面,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老师进行点拨,点到关键处,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马老师这节课一步一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很独到,由浅入深,体现化归的思想,在发现问题时,要正确引导,多让学生表现自己。最后,吴老师送给我们一句话共勉:“用我们的激情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
邓法珍老师给我们开设了课堂有效引导的专题讲座。给出了有效教学的定义,例题的选择是备课的切入点,例题是核心内容,所追求的目标是:(1)学生易于接受(2)对学生自我探究帮助较大。习题应配合例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是例题的重复。例题的形式为理解和巩固新学知识而设计,突出强调某个定理或方法而设计,为防止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和综合应用而设计。例题是解题的示范,要有典型性,充分挖掘素材,突出知识延伸,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要关注学生,注意反馈,改进教学。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感触很多。对于课堂的有效引导,尤其要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设计问题时要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颖别致。解决问题时要方法灵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待学生要尊重个体,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实施有效讲解,实现有效示范,适时小结归纳,实现有效引导,有效教学。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336 | 本月访问: 4505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522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