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九年级英语联片教研活动在白塔中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311次

根据研训工作计划,研训中心于昨天下午在白塔中学举行了九年级英语联片教学研讨活动,由第二中学的赵小芳老师和白塔中学的于丽萍老师上了9B Unit 3 Reading 的教学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和市英语课堂教学指导小组成员赵军华、戴春琴、 姚叶平、滕碧云、高慧娟、赵卫红、张凤娟、张蔚莹、赵霞、钱卫琴等老师参与了评课和指导。大家对九年级英语的课堂教学、九年级英语的复习教学和人机对话工作进行了研讨。二中片全体九年级英语老师还有一些其它片和其它年级的老师准时参加了这一活动。

   

课前的 Daily Report

白塔中学的于丽萍老师在上课

老师们和九(1)班学生们在认真听课

二中的赵小芳老师在上课

白塔中学的九(2)班学生们在认真听课

下面是部分老师的在研讨交流时的发言记录。      

华罗庚实验学校 张蔚莹老师  

于丽萍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整堂课上学生的听、说、读技能均得到训练。于老师的个人素质较高,语音语调自然流畅,语速较快。课堂驾驭能力强,在多媒体出故障时并没有慌手脚,而是能灵活的应变。同时,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出人意料的好,特别是男生,能说、会说、也愿意说。这也反映了于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必然很重视。但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环节设计欠妥当,Task3Task4的设计最好互换,让学生先听再读。整堂课给人输出大于输入的感觉,如Task5复述课文的出现显得较 突兀,不如直接放在个段落的教学之后;同时多铺台阶,降低梯度,将重点、难点让学生练熟、说透,复述课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五中 张凤娟老师  

于丽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亲切大方,极富教学机智, 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课堂指令清晰简洁,活动示范到位,学生能有效和教师互动,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于老师以学生的Daily report 导入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Travelling,自然导入本课——Two cities in China. 导课开门见山,自然贴切。在处理冗长的课文时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分块解决难点的方法,化难为易,学生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本课重难点。于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教师注重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于老师的多维评价方式,达到激励学生爱学、善学的目的,从表扬用语上:good, very good, clever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本课中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文章缺少整体阅读,一开始就分部分阅读文章,没有Skimming这一环节,对文章没有整体感。Skimmingscanning 时不应该让学生逐字大声读,而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速读和查读来寻找有效信息。每部分的练习处理形式有些单调,可多设计些可操作的练习形式:例如T or F , 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或概括各部分主旨等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的复述课文最好不要让一个学生说一句这种形式来操练,这样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语篇能力。建议将文章的复述放到处理文章的每个小部分之后,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复述各部分内容(例如ReportInterviewcompetition等),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指导小组的老师们在研讨

三中 高慧娟老师  

于老师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极富感染力的一位英语老师。她的口语流利,教学节奏快,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且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老师的带领和鼓励下,学生积极性很高,能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  

整节课的教学步骤十分清晰明朗,按顺序分别教授了Forbidden City, Tian’anmen Square, the Summer Palace, the Great Wall and Guilin.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自然, 过渡连贯,将部分重难点训练到位。在每个版块的教授期间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有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listening, filling the blanks, matching, retell.训练效果较好。并且于老师还兼顾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这节课的亮点是开场的free talk ,学生准备充分,大方不怯场,语言连贯,语音标准。其英语功底可见一斑。可见于老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训练也不是一日之功。而且同时于老师对其他同学听的质量也进行了检测,根据作free talk的同学的所述内容,老师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在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时,于老师让学生根据问题和答案,进行一个小的retell, 这也为后面的复述作了铺垫。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新单词的处理不很到位。有些重难点单词于老师并未事先在情境中让学生掌握,而后就直接让学生做听力填空。部分重难点句型及其语法的讲解不透彻。于老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都是采用read aloud形式,是不是可以改成默读较好,有助于阅读能力培养。 练习设计可增加一些表格、图表。练习注意梯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总体来说,于丽萍老师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任务。且每项教学设计都落到了实处,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设计而设计。如果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的输入量,学生的输出效果将会更好。  

水北中学 姚叶平老师  

首先非常感谢史老师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听课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今天上课的两位老师,为大家奉上两节精品课。下面我就对于丽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评析。  

于老师个人素质较高,富有活力,英语口语流利,指令清晰,上课时肢体语言丰富,极具亲和力,能很好的驾驭课堂,很好的扮演了引领者的角色。班级学生较少,但课堂氛围融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活动,参与度较高。课堂教学上,于老师基本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目标明确,对教材十分熟悉。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有浅入深,有层次。各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能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操练,有个人复述,两人对话,有阅读回答,填空,连线等。课堂中的教学亮点:1课前的每日报告。能锻炼学生的口语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也能促进提高学生的听力。2.复述文章时进行小组合作。能起到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检测的作用。需要改进的地方:1.整节课没有任何板书。教师可以把重难点或是有关北京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写在黑板上。抑或是把本课的框架流程图呈现在黑板上,更利于学生掌握文章。2.导入新课和教授新单词时,未能给学生一个铺垫,而是直接参照图片,列了些文中的句子,过于直接不便掌握。我想可以多让学生把他们已知的北京知识说一说,把他们的旅游体验与大家分享,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3.整堂课对文中的重难点句型和词组操练较少,有的甚至未能提及,这点比较欠缺。4.对段落的复述提示信息过多,采用一人说一句的形式复述,不利于学生形成语篇的感觉。总的来说,今天于老师表现优异,各个活动的设计基本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我们呈上了一节优质课。

  

英语课堂教学指导小组的老师们在评课

二中 赵霞老师  

首先于老师个人综合素质较好。课堂上时而莞尔一笑,时而一个小笑话,课堂始终沉浸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老师对课堂的节奏驾驭的比较好,学生能主动配合,敢于表达。  

于老师以地名---位置---活动为主线,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多台阶,大容量,快节奏的处理一篇很长的阅读文章,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导入自然,先分再总,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了大概的了解,在练习中扫清一部分阅读障碍。若在对重难点练习设计上针对性强一些,就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结尾是个亮点,于老师先复述在编对话,由控制性训练转变为开放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说,本课是一堂扎扎实实的好的阅读课  

建昌中学 赵军华老师  

首先,非常感谢赵小芳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赵老师的个人素质很不错,语音语调清楚流畅,抑扬顿挫,从课堂的驾驭来看,沉稳大方,有亲和力。其次从课堂设计来看,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当;从教学活动的组织来看,一层套一层,任务环环相扣,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教学环节的过渡简洁而自然。操练的形式多样有效,我个人觉得这几方面做的较好:  

单词的呈现和难点的处理非常好,在处理chinese-style ,emperor dynasty the reed flute cave 等难点时,都用图片这种直观的方式呈现,降低了学生的接受难度,值得学习;  

操练的形式多样化,难度有递进性,从flow chartfill in the blanks fill in the form match game再到 true or false,层层递进,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很有帮助,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的活动---说导游词,这是个亮点,体现了由文本到口语的练习,有效地实现了学习和使用之间的衔接。  

当然,我个人认为某些地方还可以有改进。例如,老师在做示范的过程中有点急躁,如果再细致点再慢些,多给学生一些输出前的内化时间,我想效果会更好的。课堂上多用一些鼓励和激励的语言暗示学生,相信课堂的反映会更热烈的。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赵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我受益匪浅。

  

英语课堂教学指导小组的老师们在议课

直溪中学 戴春琴老师  

赵晓芳老师的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阅读指导课。  

首先,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来看,该教师语言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非常有亲和力,课堂驾驭能力较强。  

其次,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该课的导入新颖自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中国地图,然后讨论某城市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这样既复习了方位名词,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话题the capital of China—Beijing。本课容量较大,词汇量较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效地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丰富多样,如看图说话、填表、对话等。结构安排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由易到难,有层次感。尤其是对于the Forbidden city Tian’anmen Square Guilin相关内容所做的表格设计,既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接触重点、难点内容,又能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为后面课文的复述做好了铺垫,并且表格的巧妙设计对主观性阅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整节课贯穿了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输出。但如果教师在训练时改变单一的一问一答形式,学生活动设计得丰富多样些,如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会大大的提高。  

指前中学 滕碧云老师  

赵小芳老师的这节阅读课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赵老师以自己的西藏之行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这一部分的情景中呈现一些新的单词和词汇,尤其是地图的引入更显新颖。在阅读方法的引领上遵循了先泛读后精读的原则。泛读的任务设置较简单,提问文章介绍北京的几个地名,回答同时学生清晰了文章结构。在精读过程中,任务的设置也是形式多样有表格有填空,尤其是表格的内容设置与主观阅读的考察形式相结合,锻炼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在传统的问答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注重对答案中重点词组和短语的机械性操练,这样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对文章的内容分层理解后又对重点段落进行了复述,并采用尝试做导游的形式进行景点介绍,贴近生活实际,提高了兴趣,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得到了层次的提升。是一节成功的阅读课。  

有点小小的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上应注意抑扬顿挫,快慢结合,或故设悬念等等,这样更能调动好学生的情绪。忌从头到尾一种语调,教师有激情,学生才会有热情。  

   

三中 赵卫红老师  

赵小芳老师个人素质很好,教态亲切自然,口语流利,教学步骤清晰,重点、难点处理得当。刚开始用 I went to Tibet 5 years ago. 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用 I’ll show you around Beijing.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先总体介绍要去的四个地方,然后再分别详细介绍,在图片呈现新单词,形式多样,有填空的形式,有填表格的形式,环环相扣,有易到难。每个步骤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能在老师引领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设计让学生自己做导游并构建导游词,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  

可能是因为借班上课,学生有些怯场,回答问题的声音不够响亮,如果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一下可能会更好。  

水北中学 钱卫琴  

 201237下午,非常有幸能够走进金坛市白塔中学,聆听了白塔中学于丽萍老师和二中赵小芳老师的精彩的同题会课,上课内容是9B Unit 3 Reading I,听后收获颇丰,感触很深。以下是我就赵小芳的课的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评老师:赵老师温婉、老练、有亲和力,同时也不失智慧与灵动。语音语调纯正流利,指令清晰,课件制作注重实效。精心的教学设计、流畅的过程演绎、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给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任务设计形式多样,有读、有听、有看、有猜、有互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口语流利,但声音偏小了点。  

评教学过程:1、课堂的导入从教师自己的经历入手,导出旅游的话题, 然后借助一张中国地图,通过问学生他们喜欢到什么地方去旅游,顺势导出各个方位词,并为后文的北京旅游作铺垫。2、接着再利用一些图片呈现出该语篇中的部分新单词, 赵 老师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纠结于所有新 单词的 教授,只是对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单词做了预处理。3、语篇的处理:对文章的处理,最主要采用总--总的方式来处理文本,一开始让学生扫听该语篇,然后让学生猜出文中提到的4个地方。接着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以听、读、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语篇的机会,让学生对语篇有了整体信息的感知,然后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内化知识,例如填空,填表格等方式。这样做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同时有利于上课和考试的衔接,有助于学生形成正向和反向思维能力。4Post-reading的处理,以构建导游词为手段,让学生交流互动,有效合作,这种既源于语篇又高于语篇的活动,很好地贯彻了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亮点:1、教师备课充分,精心准备,尤其是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上动足了脑筋,摈弃了许多原来让学生疲倦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开启学生智慧的教学方式,既对课文做到了化难为易,化整为零的处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向和反向思维能力。2、最后的post-reading部分,让学生构建导游词,既形式新颖,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任务充分贯彻了活动的设计要遵循by life, of life, for life的原则。  

改进之处:1、可不可以提醒在学生扫读语篇时,试着去搜索关键词、中心句,捕捉文章的顺序,人物,时间等要素,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在当下信息时代,多媒体成了老师的左膀右臂,增加了课堂了容量,加快了上课节奏,但巧妙的板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启、承、转、合的作用,建议能不能增加一些板书。  

总之,这堂课赵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做到了启、承、转、合。教师语言清晰有效,基本无负效,零效的语言。 赵老师遵循学生实际,课堂提问针对性强,问题设计实在而实效。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任务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快节奏,以information-gap为原则,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为依托,面向全体同学,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跳一小跳就能完成的任务,也设计了一些跳一大跳也能完成的任务。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凸显了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们在交流  

最后研训中心史道群老师就九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九年级英语的复习教学和九年级英语的人机对话工作提了一些要求和建议。她说今天上示范课的两位老师的个人素质都很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能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课堂的语言的使用和提问的有效性较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课堂的容量和教学节奏合理。但她们的教学环节层次性不强,重点不突出,难点处理不到位,呈现的新知识内化不够,只有练熟才会熟练。课堂上要体现教的过程,让学生有思维的快乐。多些激情,过于平和就会趋于平淡。在谈到九年级复习教学时她说,中考复习一定要有规范合理的计划,复习教学要提高效率,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评及时,要一手抓基础,一手提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愉悦感,不要让学生有太多压力。对学生在复习的方法上也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比如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等,要让学生有纠错本。老师们还要注意考试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关于三月底新课结束全市统一检测的事,她说大家一定要早作准备,努力应对。这次考试的题型和模式同中考,考试范围以9B的教材为主,老师们要在三月份教完9B四个单元,同时完成9B的复习任务。四月份复习8A9A三册教材,同时做《复习指导用书》上对应的复习题。7A7B的教材内容花3节课整理一遍。51-20日复习初中英语语法,同时结束《复习指导用书》。521-61日根据中考题型作单项复习,整理难点、重点、易考点和易错点。62-610日模拟考试。  

关于人机对话工作各个学校的准备要有度,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影响新课的教学,也不能不做准备。听力训练在课堂,老师们要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也是听力训练的材料。还可以根据听力训练的软件让学生进行实战演习。朗读训练要模仿录音,根据中文情景问答和话题简述可以轮流让学生上讲台,练胆量。要让学生说,不是背,要有一定的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切忌太快,但要熟练,这样电脑评分时才能不失分。  

   

参加活动的全体老师

附:  

九年级联片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反思 白塔中学 于丽萍老师  

本课是9B Unit 3 Reading的第一课时。通过阅读,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北京和桂林的知识。由于文章比较长,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按照文章内容将其分成几个板块帮助学生理解,以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值日报告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听的方式来了解北京与桂林的相关信息。在学生了解了这两个城市的信息后,要求学生整体复述全文并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总的说来,本节课有以下亮点和不足:  

点:  

1、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任务设计层层递进,衔接过渡自然,从知识的输入到输出,再到拓展延伸,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较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  

2、本堂课中,我尽量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习得知识,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范围广,课堂气氛活跃;虽然偶尔也有少数学生胆小、声音低,但只要他们有勇气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我都予以鼓励与表扬,鼓励他们开口,最大限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用英语。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困生”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不足之处:  

1、没有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都是大声朗读可能不太合理;设计的阅读练习较简单,形式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对本课重点短语及句子的把握上有所欠缺,没能设计情境让学生  

得到充分的操练,学生内化知识的时间少了些。  

3、没有板书的设计,可将本课的重难点呈现在板书上,或补充一些  

与旅游相关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非常感谢史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这次的会课活动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也让我更深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我会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研究教材,探讨教法,提高英语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完善自己。

参加九年级英语联片教研活动的全体老师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648  |  本月访问: 4536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553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