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947次
根据《小班化物理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活动计划,于2014年11月27日在洮西中学联合三中片,开展了以“深化学生探究学习 优化小班化物理教学”为主题的物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了同题异构的形式,课题为八年级的《透镜》,分别由洮西中学蒋建华、河头中学陈辉两位教师带来了两节风格迥异的精彩课堂。
蒋建华老师通过多媒体以照相机镜头引入透镜课题,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动手去摸不同的透镜,从而自然地给透镜分类。再让学生用不同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看成像情况,再发现两种透镜的不同。同时又通过微视频再现实验现象,让每个学生都有切身感受。紧接着通过学生猜想、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得出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深化了学生探究学习,优化了知识生成过程。对于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等概念,蒋老师通过多媒体中的动画讲解得直观而生动。接着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透镜的焦距,对前面所学知识作阶段性总结。再通过生活中的透镜的具体的应用进行深化。特别是蒋老师课前用铁丝绕成一个小圆环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将圆环浸在杯子的水中取出观察现象,再抖去一部分水再观察。充分体现了蒋老师对实验的研究,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对于透镜的奥秘,蒋老师利用多媒体将凸透镜的会聚和凹透镜的发散的原因讲解得直观透彻。最后通过自编练习将本堂课的内容巩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陈辉老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和谐。陈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物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注重科学探究,重视实验演绎的要求;由生活中遇到的场景切入课题“透镜”;围绕透镜的分类通过动手摸和用眼睛观察,体验和感悟两种透镜的特点,进而掌握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学生分别用两种透镜看书本上的字,一个放大一个缩小,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引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研究,用激光演示仪分别演示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的结论。本堂公开教学课体现了物理学科“实验现象——存疑设问——问题探究——结论归纳” 的实验教学主线,大量的实验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环环相扣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结束后,听课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探讨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呈现出浓浓的研讨氛围。虽然同一课题,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但殊途回归实现了相同的教学目标。这两节课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点拨,关注学生的动手、动脑和思维的动向,让一节课在“动”中不断前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提升了课堂的有效性,给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获得者、课题组成员顾雪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讲座《高效物理课堂》。他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等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启发大家积极思考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
最后,研训中心杨老师做总结性发言。他希望大家在教学过程中以要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对于课题研究活动,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再通过交流、研讨使每个成员业务水平在活动中有所提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有规划,注意材料的收集、归纳、整理,使研究的收获及成果为教学服务,达到课题研究的初衷。
供稿: 朱林中学 袁 宇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3502 | 本月访问: 4722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738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