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郑小东名师工作室”暨《初中物理课型范式有效性教学课例研究》课题联合活动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048次

 2014425 (周五)下午,根据“郑小东名教师工作室”和《初中物理课型范式有效性教学课例研究》课题组教研计划,联合市二中、指前实验学校开展了工作室第三十一次教研活动暨课题组第四次研讨活动。名师工作室、“范式”课题组成员、指前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及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顶风冒雨齐聚二中交流研讨。  

活动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市二中教师孙荣庆、陶海华分别开设一节八年级研究课《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和一节九年级中考复习课《光现象》。第二阶段由市二中孙琴老师作“浅谈课型范式光学复习有效性教学”专题讲座。第三阶段由市五中郑小东老师传达417前往常州市参加2014年常州市初中物理考试说明解读培训的精神。  

第一阶段:孙荣庆老师开设的《牛顿第一定律》以手推小车,小车运动;但撤去推力,小车仍能向前运动这一矛盾引发学生的思考:物体要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并让学生交流讨论在生活中类似的矛盾。接着孙老师还是研究小车:小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阻力对小车的运动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进而引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孙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快乐,推理的思维,最终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沿用了市二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30+10+5,让学生当堂练习并得到及时反馈。  

陶海华老师开设的复习课《光现象》分为四大块,每一块都按照精彩图片引入、学生看书朗读回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小练习、投影反馈这一课型范式组织教学;关注了两个较为重要的实验:平面镜成像和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演示和讲解,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课后,徐鑫、赵火庆、吕志明、孙新良、蒋正国等老师在肯定、欣赏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指出:《牛顿第一定律》看似内容很少但要上好确实不容易,因为地球表面附近所有物体至少受重力,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支撑;九年级复习课特别是复习八年级内容时,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应狠抓基础、唤醒沉睡的记忆,可采取图片勾忆、实验重现、播放课件、及时练习反馈等多种教学手段。  

第二阶段:孙琴老师以《光现象》这一章的复习为例,PPT展示了初中物理课型范式有效性教学课例研究 。第一节课:光现象探究;第二节课:光现象作图;第三节课:透镜及其应用。不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安排了三节课的内容,还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注意点和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现象篇的知识点形成了由生活现象到得出结论再到实际应用最后是解释现象这一范式;而对于实验则形成了由实验设计到得出结论再到评估交流最后是实际应用这一范式。  

第三阶段:郑晓东老师首先以陶海华老师的《光现象》这节课解读2014常州中考说明,指出由于考试要求的调整两处知识点可少讲或不讲;再次郑老师传达了常州教研室对金坛初中物理中考的进步的肯定,希望我们再接再厉;最后郑老师用WORD详细分析了2013年考试说明和2014考试说明的异同,并对考试趋向做出了客观的预测。  

最后研训中心杨国庆老师分别对两节课和本次活动作出了评价,并希望初中物理教师以教研活动这一平台进一步促进自我发展及初中物理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金坛市第二中学 顾晨亮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3508  |  本月访问: 4722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739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