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以生为本,关注初高中衔接——记我市2011年初三物理新课教学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985次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外,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  

20111215日下午,市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金坛市第二中学举行。我市各高中物理教研组长、高一物理备课组长、城区初中校物理教研组长、储仲明名教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和郑小东名教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首先由二中物理学科教研组长徐雪萍老师上了一节《电能表》的优质示范课,课后教师们认真总结反思,以这节课为载体,大家集中交流研讨,大谈衔接。整个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就“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初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物理概念的建构,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方法应用,初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等等求同存异,找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脱节点、突出衔接”等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为实现我市初高中物理教学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奠定基础。随后,物理研训员杨国庆老师就“初中物理教学一些困惑”、“初中物理教学达成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目标外,还能为高中物理教学做什么”作了专题讲座。

与会教师一直认为,初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特点,决定其:凭兴趣办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差异很大、主动性差,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没建立起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而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高中物理的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如何使初中学生尽快适应未来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这一时期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现在九年级和以后高一物理老师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要研究的问题。杨老师希望我市“储仲明高中名教师工作室”和“郑小东初中名教师工作室”依托自身工作室优势,首先开展研究。  

本次研讨会虽时间不长,却有短平快之效,也有着眼未来之见。为深化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抓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提升我市物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提高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市教学科研一项全新的举措。  

金坛五中 郑小东 供稿

昨天访问: 6076  |  今天访问: 908  |  本月访问: 5919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936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