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00次
为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6月3日上午,市研训中心 王 老师、 杨 老师,省华中 张森林 老师,市实验学校、
市五中物理部分优秀老师,西岗中学佘 尚优 老师,洮西中学 仇爱青 老师,在指前中学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指前中学 吕华 老师上了“伏安法的应用”这一教学内容,即“伏安法”在欧姆定律、测定值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中的应用。 郑小东 老师主持了这一活动。
吕华 老师在上课
老师们在听课
下面是听课活动后的评课、课题交流记录:
吴 老师讲话:
本届我校生源相对较差,中下等的学生居多。但学校领导 和毕业班 老师逼着一股劲,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奋进的心,目前看来,情况不错。特别是我们初三物理,相对初二阶段的学习进步非常大,这是我们物理组这个优秀的团队努力的结果,当然更与我们坚持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踏踏实实编制导学案,认认真真使用导学案是分不开的。今天,我校 吕华 老师给大家展示近一个阶段的我们具体做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郑小东 老师发言:
作为一位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市局号召,积极要求前往农村中学支教。在农村工作的一年中, 和组里 老师精诚合作,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参与全市物理教学的各项活动中。
能从指中初三学生实际出发,编写一套适合农村学校的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并在3月12日上午,就《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的探讨》这一实际问题,对全市物理教师开设第44期教育系统“周末教育讲坛”。
结合 杨 老师、 顾 老师、他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由他命了这一学期的初二期中测试卷,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借用全市初中物理教师qq群这一平台, 和全市 老师共享他手中的资源!
能站在初三三轮复习的风口浪尖,和组员充分酝酿、细心准备整理导学案、精心指导 吕华 老师细心的磨课,成功开设今天这节市公开课。
吕华 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
初三复习进行到现在,我们前面已经整理复习了一系列的选择专题和作图专题,现阶段准备整理复习实验,我挑选了电学实验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小灯的功率”这三个实验,因为,这3个实验非常相似又有各自不同之处,我们发现在学习和复习中,学生总是模糊混淆不清,所以就把这三个实验的复习整理作为今天这节课任务。整节课,我以滑动变阻器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为主线把三个实验串在一起,复习了实验考查内容:电路图与实物图的连接,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滑动变阻器在各个实验中的作用以及常见的电路故障分析。从一个电路图开始,变化成另外两个电路图,课堂结尾时又把三个电路图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次把3个实验加以比较和总结。课堂中根据批改过的学生预习作业,针对实物图连接情况不好,重点突出了实物图的连接;而电路的故障分析,学生预习情况良好,因此略讲。
周玉忠 老师评课:
思路非常清晰,以分析三个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为主线,把三个实验组成完整的一节课。教学过程中很注意细节,例如实物图的连接、电表的读数、电表量程的选择、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在连入电路指前的要求等等。个人比较欣赏结尾处再次给出三个实验的电路图,用对比对的方法进行总结结尾。
顾雪松 老师评课:
通过本节课,我深深地感觉到 吕华 老师的进步,感觉到她的成长,很多地方体现出她的教学智慧。以“伏安法这个电路图”为线索,把欧姆定律、测定值电
阻阻值、测灯泡的电功率三个实验加以串联,用“欧姆定律”这个实验作为引入课的实验,用导学案把三个实验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很好的一节复习课。就本节课而言,还有以下三个优点:1)课题选得好,这三个实验确实是电学中的难点和重点;2)对细节的把握;3)课题的引入与结尾是亮点。
课题组研究工作代表 刘名成 老师发言:
本次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我 和杨 老师主持的《金坛市中学物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小 东 老师主持的《网络多媒体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应用》都在其中,目前我们都在积极准备开题工作。
杨 老师和我主持的课题组将坚持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以开发数字资源为重点,以开发技术资源为手段,以整合课堂教学为结果。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努力实现以下研究目标:
1)形成一个较完备中学物理教案库、课件库、导学案库,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
2)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物理教师人才库,辐射到全市,推动全市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3)组织开发、建立较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课件库,为全市的物理教学服务。
4)组织开发设计较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案、导学案库,服务于全市师生。
5)加强物理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教学规律、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加强教学实践,研究资源的开发方向、资源合理把握、资源整合课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等,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实践并辐射推广。
省华中 张森林 老师作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专题讲座:
长期以来,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太大,高一物理难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
(一)高中教材特点:1)高中教学的特点——容量大;2)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3)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4)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初高中教育教学的几个落差:1)物理模型的运用有落差;2)高中物理量的矢量问题;3)运用图像解决问题能力的落差;4)初中很多知识是静态情况下进行问题研究,高中则是更多的从动态情况去研究问题,难度大大加强;5)程序性的问题将更多。
(三)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1)初、高中物理教学互相不了解实际情况,初高中分离后的教学,使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2)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不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3)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 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 ,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
(四)怎样做好衔接呢?1)重视知识结构的形成;2)强调解题规范性训练;3)实际教学中有目的进行知识的拓宽。
王 老师讲话:
今天听了 吕华 老师的这节课,感触很深:1) 吕华 老师进步很大,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音语调清晰自然,板书、板图、实验准备相当
充分。2)本节课选题好,她挑选了电学实验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小灯的功率”这三个实验。这3个实验非常相似又有各自不同之处,她发现在学习和复习中,学生总是模糊混淆不清,所以就把这三个实验的复习整理作为今天这节课任务。3)导学案、批改准备充分。4)在课的设计过程中,她非常注重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任务活动犹如阶梯相互依赖,节节升高。注重知识的前后呼应。
杨 老师讲话:
今天这个活动形式是个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有年青教师课堂教学的展示,有课题组工作先进代表的发言,有我市优秀初中老师的精彩评课,有省 华中张 老师的专题讲座、更有像 王 老师这样的老教师对我市金坛物理教育的期待。
对接下来冲刺阶段的复习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理念要新,工作要实,方法要活,资源要广,我们要使巧劲,走捷径,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让学生熟悉题型,掌握考点,尽力提高学生们的中考物理成绩。
(郑小东整理)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3984 | 本月访问: 4770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786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