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研讨学案导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099次

1216日上午,“关于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第二次研讨活动在金坛市第四中学如期进行。参加活动的有我市四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化学教师及化学教研组长、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   

围绕研讨主题,由第四中学的于建军老师、省华罗庚中学的李伟老师、金坛市一中的孙云忠老师分别进行了高二选修化学“电解原理及应用”的一节“导学案模式”的尝试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于建军老师从钠镁铝的工业制备方法引入课题,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电解熔融氯化钠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及移动情况的相关情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质疑讨论、适时点拨、归纳总结、重点强调,使学生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预设目标之一。然后又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推理小结,完成了多种离子共存时放电顺序这个预设目标,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检验了学习效果。  

而李伟老师从化学家戴维发现钾钡等金属入手,然后组织学生分析电解熔融氯化钠过程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并适时进行小结,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电解熔融氯化铜溶液中离子的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质疑讨论、推理分析、归纳总结、重点强调,使学生较好的完成了离子放电顺序这一本节课的重要预设目标,然后又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分析讨论电解水、电解氯化钠溶液,及时巩固前面的教学目标。最后又引导学生根据学案上的不同材质的电极电解相关溶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活性电极与惰性电极的区别,升华了教学目标。  

市一中的孙云忠老师从利于人体健康的碱性水的制取引入课题,组织学生根据电解熔融氯化钠这一问题情境,复习回顾了电解装置的定义及相关判断要点,点明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随后又通过相关问题串联的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电解熔融氯化钠中各离子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电解的认识。紧接着又变化问题,引导学生对电解氯化铜溶液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完成了离子放电顺序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三位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自然流畅的知识衔接和巧妙的内容过渡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随后进行的研讨过程中各开课老师分别表述了自已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的‘导学’点及课后自我感受。接着几位听课老师在评析过程中也无保留地谈了自已对选择‘导学’点看法和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解。然后由化学研训员韩新由老师强调了“导学案”的意义,阐释了导学案中“导”的情境设计: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演示相关的实验或者通过问题串的引导等,强调在教学中如何从情景设计、问题“串”、实验、知识铺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引导;完成相关教学之后,要及时反省课堂中进行的导学是否合适到位,防止引导过度或引导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导”的感觉如何?不能在教学中出现为了导而导的情况。并及时对相关导学案中导学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效益。   之后,与会的化学教师依托课例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形成初步意见。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建立“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认识,使用“导学案”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的目的。  

   

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

昨天访问: 4017  |  今天访问: 1312  |  本月访问: 4904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921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