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善得学生心,细观学生为,巧评学生言——记金坛区2015年秋学期高一生物“同题异构”课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13次

2015年秋学期高一生物“同题异构”研究课活动于1120号上午在金沙高级中学举行,金坛区四所高中的大多数高一老师都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研究课的主题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我们首先走进了金沙中生物教研组组长左强老师的课堂。在每一个知识块的学习过程中,左老师都是选用源自于生活的实例引出教学内容,驱走学生心中“探寻新知”的不自信;在“渗透作用”这个重点突破时,左老师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来解释生物学现象,缩短了生物奥秘与学生现有认知之间的距离;在“动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这个难点突破时,左老师则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很好地认知了“细胞膜、原生质层作为半透膜”的科学事实。

   

接着,我们走进了高一生物备课组组长赵国钧老师的课堂。赵老师的“爱心、缜密、踏实”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学生形成明显的认知冲突,他一早就去实验室准备萝卜条的失水实验;为了让学生的探究问题源自于自己的思考,他自己花钱买材料,配试剂;为了让学生持续拥有实验的热情,他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了让学生能适应知识的考查,他将思维的缘起、语言表述的规范都进行了定位。

   

听课结束后,我们在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李老师的召集下,相聚于会议室,认真研读这两节同题异构课。两位开课老师在阐述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后,李老师高度评价了这两节课,并指出:“在高中生物的三个必修模块中,《分子与细胞》的教学进度最为紧张。我们在整合教学内容时,需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立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设计出能得学生心的教学方案;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细观学生为,巧评学生言,捕捉预设之外的生成,表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我们在巩固教学内容时,要给足学生表现或表达的时间,挖掘学生答题中的漏洞,培养出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  

    文稿:张宏建(省华中)

昨天访问: 4017  |  今天访问: 376  |  本月访问: 48111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827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