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37次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迎来了《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性研究》课题组的第二次活动。3月22日,课题组成员一行早早就相聚在直溪中学,准备开始为期一天的课题研究活动。
本次活动的第一项内容:在课题组长主持下,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工作的汇报交流。期间陈国平老师对课题活动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他提到应结合课题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保证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实现生活化教育;生物学科教研员李德进老师提出,应将生物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教学内容罗列出来,真正地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基本的生物现象中找出本质。
课题组活动的第二项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活动,进一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参观活动的第一站——汀湘村秸秆发酵集中供气站。把因秸秆处置不当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遏制在沼气池中。如今,汀湘村每年的秸秆科学使用为:50%用于还田,30%用于沼气,10%用于食用菌生产,10%用于农作物种植。经过45平方米的沼气贮夜池循环加热升温技术,运用热循环、伴热带、智能、保存、复位等程序,成功开发出太阳能热水工程微电脑控制系统用于沼气项目。汀湘村党总支书记蔡留发说:“采用太阳能循环加热升温技术后,使沼气池内的温度从原来的10多度一下子上升到了29度,可以保证让村民们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用上沼气。”
参观活动的第二站——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塔式蚯蚓生态滤池主要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根据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等生态学功能而设计,充分利用了动物(蚯蚓)-微生物-植物-土壤-填料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负荷、有效解决填料堵塞、提高TN、TP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也许这些已有的生活常识在学生眼里闻所未闻,而有时候他们却又出乎意料地给我们一个惊喜。这就说明我们对现有的“资源”了解不深,因此,有必要对生活经验进行估测,并且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习惯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应克服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倾向,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开辟途径。
(供稿:西岗中学 吴 晗)
昨天访问: 4017 | 今天访问: 414 | 本月访问: 4814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831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