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04次
9月18日 ,在市研训中心指导下,为了切实提高我市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及教学能力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省华中王伟老师在高一(4)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此次公开课的内容是《消费及其类型》,听课教师主要是全体高一教师以及周双平名师工作室成员,共30余人。王老师用他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同学们很快地进入了状态。
课后,老师们在师华楼三楼对此次公开课进行了评课活动。老师们高度肯定了这次公开课。王老师对本课的设计充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选材新颖,设问到位,并且运用四个合作探究逐一攻破知识点,讲解透彻,环环相扣。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王老师对教材的重新编排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肯定。王老师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先带领学生学习消费的类型,再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这种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值得学习的。此外,王老师在开头和结尾处的设计堪称本课的一大亮点。王老师在上课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越来越好》进行预热,使学生们提前进入课堂状态和学习氛围;在结尾处通过几句箴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了升华,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当然,老师们也对本课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优化合作探究三的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要突出这一主要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二是要注意使课堂幽默化。周老师强调,这里的幽默并不意味着整节课都充满笑点,而是有一两处能够活跃气氛的幽默因子。这也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学习的地方。
针对这节课,王老师也进行了教学反思。他认为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握时代气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充分关注学生。同时,王老师认为要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政治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开放式的环境,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多元化的活动当中。不能仅仅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要真正落实每一中教学形式。最后,王老师认为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没有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王老师对本框题的教材进行了解读。
一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及其类型》是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题。它是本课的基石,也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提供了引领和导入作用,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此外,本框题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二是教材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了解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知道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综合认识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能力;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掘以交易方式划分的几种消费类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结合各自的家庭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消费方式;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是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我校学生部分来自农村,信息量少,知识面窄,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是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老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居民的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而且要讲清楚人们当前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居民消费与未来收入水平的关系以及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这三方面的问题。
2、教学难点
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五是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合作探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次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课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他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昨天访问: 4017 | 今天访问: 732 | 本月访问: 4846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863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