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438次
如何让政治课“活”活起来
社头中学 刘志英
对于初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政治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政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为此,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了点滴尝试。
一、运用名诗名句,让政治课道理通俗化
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不仅名诗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巧助政治课教学。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引用名句名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构建活动课,让政治理论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政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让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政治课活泼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浅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中的活动课
社头中学 刘志英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课中增设了一些活动课,如何上好这些活动课,笔者有几点想法:
一、在活动中实现参与层次的目标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特别是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就会变得毫无价值。相反,如果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才能“将学习材料中的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的意义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意义学习” 这种具有主体参与性的学习才有可持续性,才能成为生命不竭的源头活水。如在九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活动教学中可预设在课中让学生参与如下的“问题情境”:“前不久,有位同学给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玩具,我做了许多次都失败了,至今仍然没有成功。今天,我把这个游戏玩具带到了课堂,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出示课题: “人生难免有挫折”;随后同学们四人一组进入游戏活动中,在亲自参与、主动实践中感悟游戏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品格修养,交流游戏的心得;最后进入“表达交流”,各组根据参与游戏的状况,结合认知内容,从解决游戏体验各种实际问题中,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综观整个活动设计,力图在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在游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应用知识中完成一定的目标,提升生活经验,领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真谛。
二、在活动中实现体验层次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权威,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领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必须创设某种情景,使之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经验升华为自己的追求,学会逐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能够独立地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如教学中可设置如下这样一道“活动模拟题”。
今天的金坛,是长江经济带的一座重要城市。目前,全市人民豪情满怀,正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某校初三学生也准备在假期开展“全面建设金坛小康”的宣传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初三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1.拟订.一个宣传内容(不与同学们拟订的以下内容重复)。
(1)在全面建设金坛小康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中心工作。
(2)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后的金坛前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撰写一篇宣传稿件(任选一个宣传内容展开说明)。
3.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0字以内),另增设创意分。
该活动模拟试题注重选材的本土化,用学生熟悉的热点事例,特别是自己家乡建设小康的生活实例作载体,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所学的知识围绕主题大胆创新、有机整合是活动模拟的主旨所在。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应用知识和经验去应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指导意义,而且设置开放性的小试题拟写宣传内容;宽泛的内容范围,为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表现,所以题目中“另增设创意分”,即为最好的例证引导。
此类活动模拟题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迁移、理解、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取材的区域性特色,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有效地突出了学科的价值取向和德育功能。因此,活动教学的生命恰恰在于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切身感受,获得经验,在经验过程中实现主体积极内化,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实现自主发展,推进社会化进程。;因此我们不能也不要替代孩子的体验。
三、在活动中实现内化层次的维度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如八年级“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中,可以预设活动方案《我们的家园正在……》 (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及建议)。在创设情景、明确活动主题后,学生可以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诗歌、广告语,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珍惜水吧!否则,人们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也可以搜集有关破坏污染环境的资料、图片等,而且可以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活动教学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不但使学生从活动中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实践内化。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将会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更具人文性、实践性,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来建构终身学习的平台,为将来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昨天访问: 2928 | 今天访问: 3147 | 本月访问: 2579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4596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