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534次
如何让兴趣常驻政治课堂
第四高级中学 史国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作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可见,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有趣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让兴趣常驻政治课堂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和参考。
第一,使学生对老师有可亲可敬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只有教师可亲可敬,才能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如果教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即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对学习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因此,教师上课必须做到可亲可敬。
第二,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需要。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需求感。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某种知识之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明该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这就如同收藏家一样,只有他认识了某种东西的收藏价值,才会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收藏它。
其次,要利用教材本身知识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社会生活中一些热点现象,它们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上课如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因势利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三,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功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关,获取了某种知识,心理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劲。否则,如果学习老在失败中度过,他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使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
首先,要让学生学好,教师必须教好。教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学生从“山重水复”的无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这样,学生就会消除畏惧心理,产生成功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提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班上,学生的智力、兴趣、学习方法等各不一样,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课堂提问教师必须熟悉学生情况,因人而问,把问题按难度分成等级分别提问层次不同的学生。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功率就比较高,就容易产生学习的成功感。
再次,教师要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问题不全面的学生,教师除了进行补充外,还要给学生适当的肯定鼓励。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只要他认真学习,确实动了脑筋,教师也要给以精神上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第四,使学生学习上有轻松感
课堂教学,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讲求教学的方法艺术,贪多求快,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负担重,压力大,从而惧怕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上有轻松感。
首先,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密度、难度和进度。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不能随意加大教学分量,更不能为了赶进度,给学生开快车。
其次,教学要讲求节奏,有张有弛。内容安排要有难有易,难易交替;教学进度要快慢结合,缓急有致。重点难点知识讲慢讲细,简单容易的知识讲快讲略。
再次,要注意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等,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教学充满新鲜感,切忌一种教学方法、一个教学模式用到底,使学生的感觉变得麻木迟钝,从而丧失对政治课的兴趣。
昨天访问: 2928 | 今天访问: 3138 | 本月访问: 2579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4595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