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69次
——全市高中史地与初中史地衔接教学研究活动纪实
2014年9月26日上午,根据金坛市中学历史、地理研训工作计划的安排,全市高一年级历史、地理与初中历史、地理衔接教学研讨活动暨高一历史、地理单元备课活动在金坛市第三中学举行。全市高一历史、地理教师与部分初中历史、地理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分三个议程:
(一)教学观摩。由金坛市第三中学凌学渊老师和唐俊峰老师分别开设一节九年级历史和八年级地理观摩课。
凌学渊老师开课的课题是《古老印度的抗争》,凌学渊老师通过习近平夫妇访问印度的图片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回顾了古代的印度文明以及中印文明交流的情况,保证了知识的衔接。教学围绕三个子目录展开,包括“传统社会的变迁”、“贪婪的殖民者”、“顽强而悲壮的反抗”。整个教学过程有三个亮点:第一,凌学渊老师循循善诱,注重史实的引导、关键信息的寻找以及历史知识表述的科学性;第二,适当提供一些课外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注重纵向、横向的比较,尤其注意比较中国与印度在近代面临西方入侵所表现出的异同点,从而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理解历史,即亚非拉地区在近代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以及如何应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唐俊峰老师开课的内容是《中国的气温》。由于本课内容涉及地图分析,所以唐老师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开篇先利用情景“小明寒假、暑假去外婆家度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读图归纳,使学生们知道: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普遍高温。通过多角度分析,使学生们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将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通过读图结合学生的常识,让学生了解温度带对我国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活动研讨。与会全体教师结合初中历史、地理教材内容,梳理高中历史、地理教材与初中相关教材的衔接点,分析研究高一历史、地理衔接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高中历史、地理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的尺度、深度。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好衔接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观念上实现衔接。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与会教师普遍认为现在初中历史尤其是初三历史的教学要求逐渐向高中教学层次靠拢,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更为强调史实;初中生整体分析能力有限,设问不宜过难。这给高中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应在初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高一历史、地理单元备课活动。由省华中汪美良老师和市一中冯小平老师分别对高一历史、地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与分析讲解。汪美良老师向大家汇报了华中高一历史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分析了高一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利用和借鉴初中历史教学的资源,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地理研训员冯老师在最后的讨论交流中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非常必要,这次活动可以增进初高中历史、地理教学的相互了解,有
利于双方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初高中双方都能更好的了解各自的学情。不仅仅要在本学科中不断进行衔接教学,还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加强渗透教学,做到在渗透中交流,实现在衔接中提高,进而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
(汪美良、唐俊峰老师联合供稿)
唐俊峰老师在执教初中地理公开课
凌学渊老师在进行九年级历史教学
与会教师在认真听课、记录
对于初高中衔接教学话题,与会教师很有话要说
昨天访问: 4017 | 今天访问: 1649 | 本月访问: 4938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955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