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67次
坚守着这一份感动
——2014年金坛市综合实践活动暑期培训掠影
“风雨无阻实践路,且思且行综合人”。 2014年7月3日 至6日,金坛市综合类课程暑期培训在城西小学举行,来自全市300多位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参加了这一次培训。
这次培训活动,既有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又有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分享;既有课程前景的展望,又有实际操作的指导。
通过培训,我们看到了金坛市综合类课程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又看到了广大教师坚守课程的一份份感动。
有一种感动叫播种
面对重重升学的压力,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呢?华罗庚实验学校的 汤晓梅 老师和洮西中学的 许小忠 老师,从各自的教学实践出发,给了我们一份满意的答案。
走遍金沙大地的 汤晓梅 老师,是一位普通的生物老师,从她的言行中,让人看到了一种乐观生活的态度,一种自觉的课程追求。
她所作的《金沙草木》讲座,侃侃而谈中充满睿智,深入浅出中饱含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汤 老师利用自身所学的植物学知识,结合教学现状,相机开展对《金沙草木名称、形态特征用途、文学性等的调查研究》。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周边公园、生活小区、田头沟渠边,发现常见植物的各种美,探究它们不为人知的世界。她讲座中所介绍的102种金沙常见植物,大多是我们平时所见,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也没有发现它们应有的价值。
汤 老师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因为她常常利用节假日,走遍金沙的每一寸土地,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将它们摄入自己的相机。同时,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孩子们进行每日草木播报、植物专题介绍、野外考察记录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面地感受植物所带来的美感。他们学习欣赏盆景,学习插花,制作叶脉书签,栽种常见植物,绘制草木名片,进行生物摄影,将平常的植物视为瑰宝,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研究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世界需要我们去发现,课程需要我们去建构,研究需要我们去引领。教师就是播种机,将科学探究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间,一定会展现给你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特等奖专业户许小忠老师,也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农村初中化学老师,他同样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综合实践活动之路。
他所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可行性研究》,获得了常州市特等奖,并登上了向全市展示的舞台。他所指导的学生,两次获得常州市特等奖,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位农村老师,为何有这样高超的指导水平?他所讲述的研究故事,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讲座中,他畅谈了自己指导活动的几点感悟和思考:1、充分利用好教材,学习借鉴和吸引他人的优秀成果,设计具有个性的活动课;2、与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融合起来;3、融合不同领域内容进行综合学习。
在指导《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活动中,他和学生们一起筛选出11个研究小课题,一一进行探究。从“什么是无公害蔬菜种植”起步,采用“不同种植方法进行蔬菜种植”,陆续研究浇水、施肥、越冬、农药残留速测、菜肴制作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分组进行、收放自如地进行蔬菜盆栽,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活动观察、实践感受、收获体验。
从播种希望到收获快乐, 许 老师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播种了希望,收获了一片灿烂的阳光,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涂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一种感动叫奉献
张小亚老师,是常州市教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她一直痴迷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点,推进了常州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她所作的《从纲要到行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展现了一路实践的艰辛和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价值的重要课程,它曾引起广泛关注与热捧,也引起了各地热闹的实践与论争。但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常态,在孩子心中扎根、开花、结果,常州地区创造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走出了实践的尴尬境遇,打破了高耗低效的僵局,发挥区域优势,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将课程纲要的设想,化为实施指导意见。
她介绍了如何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对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课程的校本规划、课型范式、创意建构与实施、课程质量监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专项研究,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能力。
她结合2014年6月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解读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架构体系。她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规划要尊重兴趣、回归生活,师生共建;我们的行动要突出校本、重在实践。倡导与学校活动整合整体规划,引领课程走向常态。在校本规划中要:1、厘清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2、评估已有的课程资源;3、寻找课程规划的平衡点和着力点;4、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无论是常州实小的精彩专题视频,还是研究团队的丰硕课题成果;无论是出版的论述专著实录手册,还是精心展示的研究性学习现场,都让人看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拳拳之心,一种无悔坚守的赤子情怀。
现在,常州市已经拥有两位综合实践活动特级教师。“一个教育人员,就代表一门课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课程,需要良知和良心,更需要奉献和执着。她希望有更多的老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平台成长起来,充分享受这一课程特有的魅力。
有一种感动叫反思
三位来自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讲座,更让人触摸到他们可以复制的成长轨迹,各自潜行的实践价值。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走实践之路,觅活动之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胡小波,但将螃蟹养殖这一地方资源精心开发,多元实施的“第一人”,肯定是儒林中心小学的 胡小波 老师。
胡 老师坚守综合实践活动,整整12年。他仿作了一首诗《践行综实有感》:“十年磨一课,践行未曾示。今日示 诸 君,谁言不快乐?”他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自己如何“忽悠”学生参与活动的高招:从学生中来──有关蛋的故事;从传统节日来──粽叶飘香话端午;从区域特色中来──螃蟹养殖系列;从少先队活动来──红领巾跳蚤市场;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积极谋划军训一日生活等, 从中可以看出 胡 老师是如何留心生活,关心成长,开心指导的。《走进百年老店──树德堂》,则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积极开展有效活动,让人敬佩。
其中的“螃蟹养殖系列”六改活动,令人感慨万分。《认识螃蟹》──《我与“蟹将军”交朋友》──《我为养蟹作参谋》──《螃蟹销售的学问》──《螃蟹文化》──《螃蟹知多少》,围绕同一主题,开发系列活动,这种“糖葫芦”式的开发方式,值得借鉴。
“三易校本课程”的学校
曾记得,校本课程开发如火如荼;几何时,校本课程利用偃旗息鼓。《建设儿童化特色的校本课程》,茅麓小学 李晖 老师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如何服务于学生幸福成长,诠释得淋漓尽致。
1、尝试,摸索前行──开发校本《泥塑》,放飞梦想,童真的释放,生命的回归。虽具
地方特色,但技术含量高,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参与,形式过于单一。
2、发展,靠船下篙──《茶园》,走进家乡的茶园,联系花园建立实践基地,了解茶文
化、茶历史,学习采茶、参观茶庄、欣赏茶艺等。虽然活动丰富了一些,但平台和时空太单一,难以多方面多角度引领学生实践,提高活动价值。
3、突破,因地制宜──《让孩子亲近脚下这片热土》新的校本实验教材。这样,处理了
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在学生与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不断使教材体系化,所涉及的内容更多样化,更丰富,彰显校本性。
这一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了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厚重的人文景观,悠久的
历史文化底蕴,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熏陶平台,“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只有创建符合儿童化特色的区域性校本教材,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幸福快乐成长。《让孩子亲近脚下这片热土》,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理念,寓乡土人文教育于各项有趣的“亲土”实践,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让教育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
“一路上有你”
金坛市后阳小学的张文华老师,结合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向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愿。
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指导教师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指导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发挥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教师指导内容有很多, 张 老师重点讲述了“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指导学生制定方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分析资料”、“指导学生问卷调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张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传统文化、自然现象、社会问题、自我成长、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使用问题记录本、设置问题发布墙、召开问题讨论会、开展问题专项调查等形式,进行问题选择,从中产生活动主题。
张老师结合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例,详细阐述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问卷调查的制作等操作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引导大家领会指导精髓,走出指导误区。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指导方法,指导活动可谓如鱼得水。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在活动的总结阶段,金坛市综合类课程教研员姚爱祥老师从课程最初的原始设计和本来意义出发,结合国内教育的整体发展和理论辨析,分析当下国内课程的整体走向和运行利弊,对几天的培训作了中肯的评价,指出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和课程的区域实施愿景,期望课程回归本质,实践回归个性,创造区域生动发展的实践局面。对全体教师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如何思考如何做指明了较确实的方向。通过这样切实有效的培训,让我们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家里手,再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吧!
(河头小学 徐锁平供稿)
昨天访问: 6076 | 今天访问: 266 | 本月访问: 5855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872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