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39次
9月28日 下午,金坛市中小学分管综合实践活动副校长、教导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聆听了常州市教研室教研员张小亚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框架》专题讲座。张小亚老师结合自身十年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现状与发展方向。
张 老师首先展示了一组英国培训的图片,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显著差异。研究性学习已经渗透到英国中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任何学科,研究伴随学生的成长,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结构、师资配备、教材开发、时间安排等。他们将公民素质视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书面知识的传授上,要认识到综合素养的发展才是孩子受益终身的源头活水。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方沃土,需要我们的坚守。
张老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的性质、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师的配置方式、课时的设置安排、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等,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对研究性学习,更是作了详尽的剖析,给大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实施关键、学习评价,以及实录手册的具体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路在何方? 张 老师指出,目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发展的重点应着眼于课程规划的架构,积累成功的课型及教学案例,创建科学而又可行的评价体系。区域研究,则应着眼于课程,常态化实施学业质量监测研究。通过质量监测,促进课程的常态实施、明确课程努力的方向,倡导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活动。
张 老师重点讲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质量监测的意义和方法。它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它不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而是以问题为线索展开课程。通过组建监测团队、研制监测标准、选取抽样监测、进行现场工作、形成监测报告,逐步将学业质量监测全面推开。监测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合作完成监测任务。通过对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的深入思考,发现真实问题、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直至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监测的关键能力定位于问题解决能力,兼顾其他能力的发展。通过监测,促进课程走向成熟,凸现课程的特质,让学生享受监测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突出学生主体,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经验综合,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师生们才能真正享受到课程所带来的成长幸福和快乐。
我们金坛市也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有一大批骨干教师坚守在这片热土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级各类比赛和评比中,均取得较好成绩。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分别组建了中心课题组、理论组和校本化研究团队,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全面推进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上学期,研训中心对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进行了质量监测,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目前,综合实践活动正彰显着它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其中,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理想有多远,坚守有多深,我们就能走多远……”
(河头小学徐锁平供稿)
昨天访问: 6076 | 今天访问: 296 | 本月访问: 5858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875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