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78次
探索中前行 实践中成长
——金坛二中综合实践调研活动报道
11月16日上午,市教育研训中心调研小组来到金坛二中,对二中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调研小组由三中 吴鑫华 老师带队。
调研会上,在教科室主任史兰春主持下,专家们首先听取了金坛二中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谢益平《探索中前行,实践中成长》的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谢益平 老师从“我们的足迹”、“我们的规划”、“我们的活动”、“我们的亮点”、“我们的收获”、“我们的不足”六个方面,向调研组全面、详实地汇报了二中综合实践活课程动实施情况。
听完汇报后,调研组来到了劳技作品陈列室。在 胡婷芝 老师的解说中,专家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创造、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作品精美别致、生动有趣、独特新颖。随后调研组分别观摩了赵杏春、张立老师指导的《汽车与生活》、《走进金坛》综合实践活动课。
最后,调研组查阅了相关的台帐资料,并与我校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在小会议室,看着会议桌上三十几盒摆放整齐,分类明确的台账资料,专家们深深感受到金坛二中常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贯的坚持。调研组组对二中一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附:
金坛二中综合实践活动网网址:
携手谋发展 智慧促高效
――金坛市白塔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调研报道
11月16日上午,市研训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莅临白塔中学,对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通过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查看相关活动资料、听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白塔中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调研。
白塔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方面,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次调研中,夏斌老师和杨燕萍老师分别为调研组成员展示了题为《预防艾滋病》及《走进图书馆》的展示课。两节课都能将活动贯穿始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并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在探究中体验创新。
之后的研讨会中,白塔中学分管领导靳惠东主任,就改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据悉,该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组,组织教师集中活动、统一备课,为教师上课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与合作,在探究中体验创新;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以研促教,谋求发展之路
――建昌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调研报道
11月17日 上午,根据市教育局研训中心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市综合实践活动调研小组一行7人对建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该校领导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工作汇报,查看了学校综合实践工作台帐资料、与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浏览了学校网页、观摩并评析了2节常态课、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了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调研组对该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校:一、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且师资有保障,措施扎实到位;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详实,成绩突出,成效显著,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也彰显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最后,调研组对该校今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鼓励该校综合实践活动科任教师要以全市综合实践推磨调研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思维,锐意进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学校的综合实践工作特色更明,效果更显。(建中办供稿)
落实“综实” “双赢”师生
——华罗庚实验学校(初中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调研
2010年11月18日 上午,由我市教育研训中心组织的市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成员一行 7 人在组长周洪盛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中心组成员与张和忠副校长面对面地就有关我校“综实”活动课程实施的具体举措以及在“综实”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做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他们一致肯定了我校在实施“综实”课程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
张校长指出:“多学,多思,多创造”——志存高远的“华实”人满怀着华罗庚实验学校寻本求真的信念,彰显“关注主体、科学创新”的价值取向,以“人人成功、人人成才”为教育理想,努力实践着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而实践性课程,正是凸显学生主体、实践“发现与创造”教育艺术的绝佳载体。
从07年的“校综实指导小组”的“活动·研究·渗透”,以9大学科相融合,以11位骨干教师为先导,由点及面地推进“综实”课程至08年的健全领导机构,广泛动员培训,全校形成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到09年的范围扩大,再到2010年更合理、更科学的调整和改进。“综实”的脚步越趋成熟和稳健,体现与如下方面:
(一)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于班团活动
“共青团”是青年学生的先进组织。依托团队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
“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制进校园,让毒品远离校园”、“‘一 二九’签名仪式”、“丰登杯”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华城书店杯‘市中小学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初中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祭扫烈士陵园”、“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演讲大赛、“心灵的净化,让人性生辉”活动、“健康教育”、“保护长荡湖活动”、“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天目湖风景区”、“团干部培训”、“用规范字,做文明人”、“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广播操比赛”、“消防安全培训进校园”……
每周三下午全校的班团课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方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
“生命教育周主题活动”、“礼仪教育观摩”、“英语节情景剧表演”、“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青春在这里闪耀”、“感恩教育”、“如何正确交友”……
其中,“生命教育”大型主题班会和“廉洁文化进校园”大型主题班会分别被常州电视台和金坛电视台等媒体拍成电视片,向常州的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这些由学生参与,学生策划的活动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真正体现了综实活动“实践、体验、亲历”的特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几乎贯穿于学生的每门课程中。其中,语文学科和“阅读专题”“活动专题”相结合。在阅读课中,学生可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文人,比如选择鲁迅、朱自清等进行专题的学习。专题化的活动模式使得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的联系日趋紧密起来。专题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而且有利于各科知识、各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而选择面较广的活动专题则更是让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发展。
历史学科和“历史名人”相结合;政治和“社会热点”相结合;英语和“西方文化”相结合;数学和“数学探秘”相结合。活动和学科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沟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更主要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
(三)开设纯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认为,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看作其他课程的附属,它应该是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应该在课表上明确排上。(详见“华罗庚实验学校校园网”之“电子课务网”)
为此,我们在七、八、九三个年级均开设了音乐、美术课;七、八年级均开设了信息课;在七年级开设了健康课、营养与烹饪、江苏历史、江苏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八年级开设了园艺、礼仪课;在九年级开设了电子电工,并有专任教师指导。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还深入课堂听取了倪贵宝老师执教的研究性学习——《做人的道理》和马云老师执教的《走进名著》阅读专题学习。
倪老师的课堂,将问题的提出选择权交给了学生,由“人”字的组成结构联系到做人,师生一道由古到今,旁征博引,共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讨了做个大写人的重要性。如此的课堂不等同于老师的单独说教,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明辨了是非,受益匪浅。
马老师的课堂,将学生引进了名著的殿堂,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到学生们对《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童年》等名著内容、思想、创作背景的深刻解读,你也可以感受到学生们读了名著后自身思想的莫大收获。学生们那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汇报,不时地赢得了听课老师赞许的眼神。
半天的调研,从台账到课堂,从教师到学生,实验人都以一种严谨和踏实,向中心组成员展示了他们在“综实”路上行走的稳健。一个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嘴,而是要问脚,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实验人将会更饱满的热情,更勤勉的学习,将“综实”的道路走得更坚实。
供稿:华罗庚实验学校 (初中部)
落实“综实” “双赢”师生
——华罗庚实验学校(初中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汇报
于雯玉 (2010年11月)
“多学,多思,多创造”——志存高远的“华实”人满怀着华罗庚实验学校寻本求真的信念,彰显“关注主体、科学创新”的价值取向,以“人人成功、人人成才”为教育理想,努力实践着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正是凸显学生主体、实践“发现与创造”教育艺术的绝佳载体。
一、 历程回眸
2007年初,我们成立了“华罗庚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该小组的职责和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精神,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来开设和开发;培育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典型,开展符合工作实际的专项研究;对全校综实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予以科学指导,制订工作规划,组织阶段性总结,定期考核,促进整体性提高。我们组建这个组的目的是想以点带面,以9大学科的融合和参与更好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和推广,进而促进这门课程在全校的开展和落实。
本校研究性活动的主题:活动、研究、渗透,我们将在9大学科加快推进的步伐,以11位骨干教师为先导,带动35周岁以下的年青教师加速成长。
2008年始,我们健全领导机构,广泛动员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形成广泛而畅通的管理网络,校长负责动员、表彰、奖励,教导主任负责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操作过程的安排,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对各班课题实施监控和管理。动员要求全校教职员工都要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每位教师必须指导1——3个课题,列为年终教师考核评优的依据之一。教导处向教师征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每个集备组通过集体讨论产生10个左右课题。每年征集百余个题目,教导处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将课题进行分类。初一以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科学为主,范围小,内容单一,初二初三以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研究为主,范围广,内容多,综合程度比较高。然后分年级,分主导学科编成课题目录。帮助尚未形成稳定志向,需要适当引导的初一、初二学生思考问题,选定课题。
2009年始,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更合理、更科学的调整和改进。
二、 现况展示
(一)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于班团活动
“共青团”是青年学生的先进组织。依托团队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详见活动过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制进校园,让毒品远离校园”、“‘一 二九’签名仪式”、“丰登杯”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华城书店杯‘市中小学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初中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祭扫烈士陵园”、“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演讲大赛、“心灵的净化,让人性生辉”活动、“健康教育”、“保护长荡湖活动”、“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天目湖风景区”、“团干部培训”、“用规范字,做文明人”、“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广播操比赛”、“消防安全培训进校园”……
每周三下午全校的班团课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方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详见活动过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生命教育周主题活动”、“礼仪教育观摩”、“英语节情景剧表演”、“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青春在这里闪耀”、“感恩教育”、“如何正确交友”……
其中,“生命教育”大型主题班会和“廉洁文化进校园”大型主题班会分别被常州电视台和金坛电视台等媒体拍成电视片,向常州的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这些由学生参与,学生策划的活动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真正体现了综实活动“实践、体验、亲历”的特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几乎贯穿于学生的每门课程中。其中,语文学科和“阅读专题”“活动专题”相结合。在阅读课中,学生可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文人,比如选择鲁迅、朱自清等进行专题的学习。专题化的活动模式使得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的联系日趋紧密起来。专题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而且有利于各科知识、各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而选择面较广的活动专题则更是让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发展。
一学年来,学生选择了一系列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活动:“荷”专题活动、“狼”专题活动、“长城”专题活动、“当今物价调查”、“中学生体育用品调查”、“市场饮品调查”、“中学生与网络游戏”、“学生零食问题调查”、……
历史学科和“历史名人”相结合;政治和“社会热点”相结合;英语和“西方文化”相结合;数学和“数学探秘”相结合。活动和学科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沟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更主要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整理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
(三)开设纯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认为,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看作其他课程的附属,它应该是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应该在课表上明确排上。(详见“华罗庚实验学校校园网”之“电子课务网”)
为此,我们在七、八、九三个年级均开设了音乐、美术课;七、八年级均开设了信息课;在七年级开设了健康课、营养与烹饪、江苏历史、江苏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八年级开设了园艺、礼仪课;在九年级开设了电子电工,并有专任教师指导。
(四)完善综合实践的网站建设
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学生的活动成果我们将以网络的包容给师生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登陆http://218.93.21.86/zhsj)
三、 成果分享
(一)师生共成长
▲教师成长
没有教师的成长,绝对没有学生的成长。综合实践课程在我校的实施不是个别教师的事情,是上至领导,下至所有教师均需参与的事。
§校内学习是一种需要
每学期,学校自上而下会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集中学习,如“从优质走向理想——教师集中学习研讨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会派专家老师赶赴大城市为教师选购优秀书籍,并分类选择推荐给所有教师阅读,教师要通过沙龙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对于大师级的优秀书籍,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全校共读,针对每个章节,每次选派优秀教师2名,在全校周前会上作5分钟的读书心得交流,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相对于全校性的学习,教研组的学习更是蔚然成风。每周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如针对“西方名人”专题,英语老师每周分类交流,互相补充,不断完善,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更有趣,更丰富,视野更开阔。
§校外学习是一种必需
在教学之余,我们建构起教师与专家对话交流机制,让教师与其学习与研究、行动、反思有机结合。
2010年5月15日 到金坛市研训中心学习; 6月2日 ,去市二中观摩综合实践课程研训活动; 7月31日 到常州名师大学堂听取徐锁平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讲座; 2010年10月30日 ,赴金坛河滨小学听取省特级教师——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曾宝俊专家准头讲座。
§改变观念是一种必然
俗话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不断地前行,一个爱学习的老师才能引领一批爱学习的学生。教师在“综实”的实施过程中深深地懂得: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职业要求他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努力的心,保持一份勤奋的劲。
▲学生成长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活动中形成了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少有的成就感,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相信自己能行。他们在《综合实践》课上的表现绝对让你想不到他们是其他老师眼中的学困生,连老师自己也不得不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成果小集
地方校本教材:
《爱与严的辩证》——班主任管理经验谈;《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读本)之《丰富生命的成色》;“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校本教材”——《倡廉· 求洁·至善》(初中生读本、教师读本、家庭教育读本);《快乐德育》校本系列教材之一——《快乐礼仪》;《走进大师——华罗庚》——校本教材之二。
大奖赛:
金坛市2010年初中综合实践教师基本功竞赛,汤晓梅获二等奖
专题研究:
马云和曹开华老师主持的《新课程实施中研究性学习及有效评价的研究》获金坛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一等奖。
有相关集子《课题研究教师论文集》、《学生课题集》、《学生课题研究心得汇集》(见文字图片材料)
班主任论文:
班主任每学期都有针对性的活动管理论文、总结发表。(见文字材料)
四、 些许思考
1.关于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使得许多教师在活动中感到自己的知识、技能不够用,这对教师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挑战。如:教师对方案的设计,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是很狼狈,也很矛盾的。设计粗了,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就高,比较难操作;设计细了,说是包办了本该是学生的活动,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如果教师本身的素养、技能欠缺的话,将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教师如何应对?我们予以关注。
2.关于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受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认识水平、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是去发现。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究竟可以发现什么、探究什么,缺乏主动性,缺乏探究意识,因而对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制约。如: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但学生似乎在琢磨教师的心理,教师究竟需要我们说什么,而不是我要说什么。有些学生有纸上谈兵的现象,有些夸夸其谈,离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比较随意。因此在活动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予以关注。
3.关于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管理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开设了,却没有明确的细化目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可以直接拿来操作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由于受到环境、场地的限制,我们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便于调控,各年级、各班级基本统一主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成子课题,当然我们也允许特例存在。但个体主题和集体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调控,学校何时将主题生成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研究。此外对指导老师的评价和考核、课时量的计算很难操作,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又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五、 愿景描绘
1.我们唯愿: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2.我们唯愿:认识到本课程的实践主体是学生。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要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能沟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情感世界。
3.我们唯愿: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能力。
4. 我们唯愿:教师能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学生能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5. 我们唯愿:综合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能够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不要把儿童的世界局限于教科书,整个世界都是儿童的教科书。让我们珍视“过程资源”,追寻“过程资源”,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追求过程的价值,感受过程的诗意,享受充满写意的教育人生,从而真正做到师生的“双赢”。
昨天访问: 6076 | 今天访问: 28 | 本月访问: 5831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848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