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采摘太湖之滨的金苹果——参加全国第六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460次

[图为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六次研讨会主会场主席台场景]

在古希腊神话中,“金苹果”象征着智慧和勇气。  

金秋送爽,瓜果飘香。919日-22日,金坛市中小学一行14人(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成员6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长、专职教师8人),参加了在无锡市锡山区举行的全国第六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也摘到了一只只“金苹果”。  

这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我们时时享受着一道道智慧大餐,畅游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海洋之中。我们聆听了国内外著名专家的精彩讲座,考察和观摩了锡山区五所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听取和分享了全国实验区(校)交流的的先进经验。

[图为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金坛市中小学大部分教师在主会场合影留念]

一、专家讲座,高屋建瓴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综合活动学习领域研修小组召集人 李坤崇 教授所作的《综合活动学习领域课程纲要之修订、困境与展望》报告,让人耳目一新,吹来了域外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和思维。  

他首先从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及内容领域的比较研究讲起,指出了三地在综合活动学习领域的共同特色和面临的共同危机。 李 教授务实求真的研究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也为我们指明了研究与教学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允漷所作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报告,再次帮助我们厘清了我们容易混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崔 教授从类属范畴、目标定位、课程内容、实施过程、评价重点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辨析,并对校本课程的规划程序、如何建立校本课程的审议制度等介绍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报告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让参会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指导专家肖 成全 老师所作的《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觉常态实施的三个策略》,介绍了成都市武侯区在课程区域推进中遇到的三重障碍:即学校的教师不能全员全程地自觉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学校的校长干部没有具备自觉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素养;教育局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行为,还停留于教学和行政领导阶段,没有深化到对课程的领导上来。报告也介绍了武侯区在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和教育管理者的课程管理力方面的有效措施,介绍了川大附小、科华小学、龙江路小学等中小学校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指导专家 冯京广 老师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如何从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出发,本着节俭、灵活、多样、深度的原则开发课程资源作了生动的阐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分类,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和开发的有效策略。 冯 老师将自己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心得概括为“一个核心”和“五个目标关键词”。 “一个核心”即“以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及其意义为核心”,“ 五个目标关键词”为“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指导专 家沈旎 老师所作的《找条可以走的路》,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的现状与可能。   

她提倡“同学生一起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有助于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认知模式,从而理解一个知识丰富、充满好奇心的老师是如何思考、感知,并处理信息的,而不仅仅传递那些他们自己很久以前就遇到并理解了的内容。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靠近自己的表达,认同自己的经验,信赖自己的所见,回到个人的承担,珍惜自己的教学经验,用反思将它们转化成思想,帮助每个人建构自己的教学思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让更多的声音被聆听,让教师的专业成长连续。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网络研训活动。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 郭元祥 教授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及其有效达成》的报告,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使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定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从为什么必须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究竟要赋予学生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经历哪些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需要达成哪些等方面作了阐述。他鼓励各实验区老师采用多种方式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下移,进一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图为教育部项目组负责人郭元祥及上海某教科研部门老师讲课的投影]

二、窗口学校,异彩纷呈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是全国新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区之一的地区,2003年春江苏省教育厅就在锡山区召开过推进新课程改革动员及经验交流现场会。五年来,锡山区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力度丝毫没有放松,并取得了新的成果。因此,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六次研讨会暨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子课题实验区(校)研讨会就选择在这里举行。研讨会期间,大会专门安排了半天的课程现场观摩。观摩了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安镇小学、八士小学、羊尖高级中学和天一高级中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听取了学校的经验介绍。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始建于清代光绪初年。早年,钱穆、顾毓琇、刘天华等泰斗巨匠曾在这里乐育英才,钱临照、钱伟长、王莘等大师曾在这里启蒙开智,江南小镇人才辈出。在百年的岁月轮回中,学校在老一辈创立的“养正”校训激励下,注重“立公、立德、立志、立行”的学校精神的建设,形成了朝气蓬勃、日臻完美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立德、睿智、健体、尚美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展示活动《寻找钱爷爷的足迹》是一次立足本校独特课程资源、体现学校“养正”校史文化建设成果的主题活动。本节课是该主题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了小组活动成果。“金苹果组”展示了钱伟长回母校与师生交流的一组照片;“金手指组”则搜集整理了 钱 先生的生平事迹;“小脚丫组”展示了本组成员对谭校长的访谈活动录像。  

教师引导学生学 习钱伟长 先生热爱科学不懈求索的精神,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并展示了磁性捕鼠器等科技发明产品。课堂上还播放了采访“钱伟长少年创造学院”辅导员 沈 老师的录像。  

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创办于1908年,百年的历程,以“尚真”为校训,在创新中开拓,在开拓中成长。近年来,学校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荣获了全国双有先进集体、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多项集体荣誉,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望。该校结合学校所处的“农业博览园”,由学生做一次农业博览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参观游览的方式, 向参观 老师介绍各小组的探究成果, 向客人 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并回答各种提问。同学们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触摸大自然的脉搏,亲近大自然。并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学校的校园种植基地进行现代农业种植。  

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创办于1905年,学校现占地80亩,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先进。学校以“为未来奠基”为办学目标,以“真、善、美”为校训,以“敬业、精业、踏实、创新”为学校精神,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了长足发展。该校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给每个孩子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体验和成长。  

在所展示的第一个活动《京剧脸谱》中,让同学们就收集的关于京剧脸谱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提出如何设计脸谱,让同学们动手用麦秆制作自己喜爱的脸谱,并展示。  

第二个活动《我看学校发展》,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参观,对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感情,还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信息搜集的方法,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另外,活动后,教师对学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给予的多元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继续进行研究的热情,基本实现了本次主题活动的目标。  

八士实验小学的过亚萍校长作了题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报告中,过校长总结了八士实验小学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规范管理,确保课程实施;第二,整合资源,多元开发课程;第三,研究课型,探索操作模式;第四,有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羊尖中学地处无锡市羊尖镇,羊尖镇是锡剧发祥地。学校坚持“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方向,以“励志、有为”为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友爱、进取”的优良学风。是江苏省四星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羊尖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十分强调三种意识。一是课程意识,如对教材的看法、如何校本化、如何进行整体设计等。其次就是要有资源意识:人才资源、地域资源、文化资源和学生也有的知识经验等到。再次就是要有提升意识,即经过沉淀,从大量的活动中筛选中有独到价值的活动形成相对固定的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学校所展示的《走进锡剧 弘扬锡剧》活动,通过听一听,辩一辩,访一访,谈一谈,全面了解锡剧的发展,培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参与之情。  

羊尖中学的冯磊校长作了题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反思》的经验介绍。冯校长介绍了羊尖中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等基本情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学校在原有活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结合地域特色保留与提升了一些传统项目,如泥塑、撕贴画、剪纸 、小制作、摄影、航模、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又开发出了一些新的地方性课程资源,如锡剧,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冯校长的报告给农村学校进行资源开发提供了较好参考。  

江苏省天一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创办于1946年,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90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学校以出众的办学业绩享誉大江南北,并形成了“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  

天一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如火如荼,观摩课“研究性学习校级优秀课题参评全国比赛选拔活动”学生所汇报的《蓝藻爆发的原因研究》、《姓名与社会的关系》、《密码的编拟与破译》、《新型发电技术研究》成果让人刮目相看,与在座的专家、老师和同学的对话更是精彩独到。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已真正内化为学生心中的学习方式。  

沈德茂校长向观摩活动教师介绍了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天一校园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已经成为天一中学的核心理念。

[图为羊尖高级中学初中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展板内容]

三、区域交流,醍醐灌顶   

  研讨会期间,大会还组织了全国各实验区代表的说课和经验交流活动。根据五个研讨专题安排了五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都安排79人进行说课和经验交流。有专家点评和面对面交流。在场的老师还就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向专家当面请教。  

通过两天多时间的聆听、研讨、观摩,与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有效性的认识,找到了如何解决常态实施的一般策略。  

  一路上我们欣赏着、感动着、享受着、反思着。  

  在紧张的会议之余,我市与会老师之间、和其他地区的与会者之间也进行交流,了解全国各地课改的进展情况,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通过对比,我们自觉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了一步,但是,也找到了许多方面的差距。不能仅满足于能实施,还要能常态化;不仅能按省下发的“教材”组织活动,还要开发体现学校特色、教师专长、学生喜爱的课程资源;不仅要踏实的实践,还要善于总结、提升,固化已有的课程实施成果。同时,我们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与会者渴望的神情和执着、虔诚的态度,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新课程的希望。尤其是听了专家的讲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对目前课程实施的度的把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和有效性的认识及其抓手,提高了认识,增强了理论仓储,多了一份信心和力量,当然,作为承载新课程改革任务一线主要实施、实践者的我们也多了一份责任。  

我们也为与会老师认真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感动着。在活动结束返程的包车上,有老师提出,包车能不能把我们拉到太湖边上看一看;也有老师提出,是不是车在市区停一停,让我们买点无锡的土特产带回家。但是,这些太微小的完全人性化的建议最后都没有能兑现。包车,直驰返回学校的路上。  

在这次活动中,我市河头小学徐锁平、水北中学潘红琴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直溪小学 王松 老师的论文获得了二等奖。  

像专家组成员 沈旎 老师说的那样,“靠近自己的表达,认同自己的经验,信赖自己的所见,回到个人的承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图为郭元祥教授与河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徐锁平老师合影]

[图为参加研讨会的洮西中学陈立力老师在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校门口留影] 

 

附件常州市劳技论文评比通知

附件省高中研究性学习培训通知

 2008926   

     

                          

昨天访问: 4477  |  今天访问: 4207  |  本月访问: 5641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658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