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359次
——记我市北片、西片学校综合实践联谊活动
直溪中心小学高云老师指导项目探究活动《小小设计师》
直溪中心小学杭静指导课题《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传统文化研究》总结交流
建昌小学潘琴老师指导课题研究《家乡土特产知多少》开题
建昌小学吴良辉老师指导课题《走进建昌的英雄》开题
4月2日,我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校带片研训活动在直溪中心小学和建昌小学进行。组织这次活动是为了落实08春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研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重视‘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课程理论指导下科学的‘行为跟进’”,“促使‘强强联合’,形成更多可借鉴的课程优质资源,并逐步缩小校际和区域差距”,而举行的“以点带面”研训活动。
这次研训活动,以“活动材料哪里来”和“如何组织活动”作为本次校片联谊活动研训的重点。来自西片及北片中小学的三十多位老师在直溪中心小学观摩了高云老师组织的项目探究《小小设计师》和杭静老师组织的课题研究《清明节传统文化研究》,在建昌小学观摩了潘琴老师指导的《家乡土特产知多少》和吴良辉老师指导的《走进建昌的英雄》等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研训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研训员分别在上、下午观摩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作了点评。
直溪中心小学和建昌小学组织的四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学期安排的计划性,体现了学校对校本课程的整合,体现了校级研究课题对调控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这些做法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新课程的落实。
这次观摩的四个活动,在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学校对这次研训活动定位准。四个活动都是“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有效防止了“只要活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动手做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主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等对活动本质的曲解及活动表面化倾向。即使是项目探究布贴画《小小设计师》,也不光是让学生埋头做手工,而是将确定主题、内容设计、分工合作、总结评价等以项目探究的方式进行,在完成布贴画的过程中体现经验求助,问题解决、获取新知,明确责任;二是体现了所选活动对儿童的适切性。四个活动都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提出的都是儿童感兴趣的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直接的生活或可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学生能够通过访谈调查、观察、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到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写出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三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把握到位。既不是大包大揽,也不是放手不管,到位不越位,引导不亲躬,同时体现了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与和谐。四是活动体现了真实。活动没有排演和试上的痕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是童真、童趣和真实的想法,学生活动并没有受到教师预设方案的干涉,但同时又表现出了教师对室内活动进程的调控能力及教学机智。五是教师课程理念新,本课程业务能力强。这既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注重自身提高、努力学习的结果,也是学校持之以恒地坚持新课程,教师浸润其中发生质变的必然。直溪小学杭静是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她设计的活动《清明节传统文化研究》其实也是当前媒体讨论的热点问题。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从“清明节的来历”“三代人对清明节的态度”“清明文化及风俗习惯”和“我所体验的清明节”四个课题进行研究。教师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将每个课题又分解成几个更容易操作的子课题,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和能研究的课题。她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活动把握、课堂调控的能力,受到了观摩活动全体老师的高度评价。
这次校片联谊活动,是一次双赢的活动。所有的受训者都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在一天中得到的收获——真正享受到了新课程的魅力,有一种“幸福感”。
虽然这次活动观摩的是小学的活动,但是对中学完全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要在小学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学生经历过程、丰富经验、增强体验,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研训中心 夏亭尔供稿)
昨天访问: 4477 | 今天访问: 4207 | 本月访问: 5641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658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