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收拾金瓯一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巡礼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339次

——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巡礼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煦风和畅。这是收获的季节,是给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带来丰收喜悦的季节。而在教育园地里,是紧张、忙碌的一年中教和学都相对略显宽松的季节,也是教研部门组织教师学习充电、研讨交流、评课竞技的大好时节。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不失时机地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推进新课程深入实施的研训活动。

坐下来商量对策

1025日,建昌中心小学组织了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全校教师观摩了本校谢云老师设计并指导三⑶班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叶趣》。活动结束后,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全体成员——担任该课程三至五年级教学任务的8位教师,由教研组长、副校长邓忠俊主持,进行了评课及研讨,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夏亭尔参加了研讨。

在整个活动两个多小时中,校长张立俊认真听课并在研讨中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学校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课程的“亮点”,我们绝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离“亮点”目标渐行渐远,让“亮点” 渐行渐“暗”;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绝不会影响教育质量,实践和时间已经给出了有力的证明,其实教师和学生都欢迎这门课程。早在04年初,建昌小学就承担了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阶段研究项目《课堂短线开放性活动的组织、操作》的研究。并在045月对全市小学三——六年级年级组长、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共150多人提供了课程培训观摩现场。今天,我们要更加重视这门课程,加强研究力度和教学管理,要能做到每个行政领导每星期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走出去学习取经

1026日早晨,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部分成员共11人,在教研员夏亭尔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州市教研室在雕庄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在雕庄实验小学,我们观摩了该校五年级居莉丹老师设计和辅导的活动《难忘重阳节》。这一节活动课的课型属于阶段交流课,既对前一阶段活动进行了交流总结,又对后续活动进行了指导,启发了延伸活动;活动内容是由传统民俗文化出发,引出的专题研究课;在组织形式上,学生按重阳节风俗划分,成立了六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赏菊、重阳糕、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文化作品、放风筝、重阳风俗——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整个活动是开放性的,具有活动的不确定性,体现了动态生成。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和准备汇报,教师并不干预,因此学生无拘无束,真情流淌,个性张扬。组内人人有任务,分工合作,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个活动的特色之一是,在课堂上各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活动设计者不仅让学做重阳糕小组汇报了本组学做重阳糕的情况,还当场将制作过程和方法传授给全班同学,还让各个小组当场实践做重阳糕,并在课堂上亲口尝到了自己做的重阳糕。特点之二是和敬老主题结合,将小课题研究和社区服务整合,可以生成新的活动。

雕庄实验小学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并且“靠船下篙”,从大自然、从农村生活、从社区文化开发课程资源,生成活动。如对甘薯课题的研究,对养鸭、下蛋、腌蛋、编织网袋等的系列活动……学校非常重视对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和相应的资料积累,台帐资料齐全,各分册分类装订,纲目清楚。

雕庄实验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提炼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主课题研究,着力建设特色学校。

我市参加这次研讨活动的老师都非常珍惜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主动学习,认真看课,仔细琢磨,互相探讨,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人人都感到不虚此行。

下基地调研总结

10月下旬至11月初,我市教研室组织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基地调研。

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基地学校确立较早,2003年就确立了市区学校——市实验学校、乡镇片中心小学——直溪小学、建制镇中心小学——河头中心小学、非建制镇中心小学——汤庄中心小学这四个代表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为我市的课程实验基地学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讲师团成员及教研室课题核心组成员参加了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点上课程实施现状,研究如何应对课程推进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实验基地学校提高实施水平献计献策,并总结出经验在全市推广。

调研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为:

⒈学校汇报课程实施情况(提供书面材料)。

⒉调阅学校台帐资料(教师、班级、学生个人的材料随要随调)。

⒊根据课程表随堂听常态课(不得借故换班、换教师及调课不上)。

⒋随机安排师生代表座谈。

四所学校都能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按课时计划安排足量的课时,都能按教研组备课,各尽所能,资源共享;都能按计划每月一个主题活动;都能根据整合的精神,在活动资源开发上首先和学校的特色建设、校本课程整合。显示了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灵活性。

四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汤庄小学加强了实践基地建设,开辟了学农基地,并将村敬老院确立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基地。学校学捏面人手工劳动已经坚持了两年。学校中心组成员在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河头小学认真学习和贯彻《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及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三级计划”制度,用好规范备课本,并指导教师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空余教室,开设了小木工活动基地,并将劳动与技术课整合到课程中来;直溪小学领导对该课程的态度是“既然开足配齐,就要上足上好”。学校也主动和社会联系,增设了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旨在巩固课程成果、扎实推进课程的活动,如召开科任教师会,进行小课题研究,组织校内观摩课,专为该课程申报并立项一个课题研究等。该校的《消灭苍蝇》《名字的来历》《人名的意义》《一千克知多少》等活动都体现了小主题,小活动,学生课外活动,课内交流;华罗庚实验学校为了体现活动的多样性,保障活动的实施,试行由班主任上两节课、副班主任上一节课的做法。以教研组备课,每月一个主题,突出和学科整合,生成系列活动。如十月份三年级的活动主题和语文教材整合,定为“走进秋天”,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各班统一在墙上用叶、花、籽拼出“秋天收获”的各种贴画作品。

整个调研期间,共听了15节课,听了学校分管领导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负责人对该课程实施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了交谈,还认真看了学校提供的课程有关台帐资料。

在所听的课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搞的小主题的短线活动。如汤庄小学的《剥毛豆》,河头小学的《了解校园》《小制作》《我是效率专家》,直溪小学的《我喜爱的水果》《认识一元硬币》《粮食浪费知多少》,实验学校的《校园安全警示》《秋意正浓》等。尤其是《剥毛豆》《校园安全警示》等活动,体现从生活环境、从自身生活生成,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一个活动中有指导,有实践体验,有交流。这种活动适应性强,平实,不花哨,也不需要占师生较多的时间。

在调研期间,调研小组成员见缝插针地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统一了认识:在目前一般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尚存在偏差的现实面前,该课程的生命力在于组织开展小主题的小活动,抓住两“小”做文章。教师要从大量的活动准备和指导中解脱出来,而学生活动小组要沉下去,真正亲历、实践,教师要组织好小组活动,力求小组自能活动。要基本上做到一个活动单元(课表上安排的一个课时或连排的两个课时)组织一个活动,小组实践活动在课外,制订活动计划及活动交流在课堂。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基本掌握了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实情况及基本走向。调研小组认为,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学校领导应该多关注这门课程,多给以关心支持;要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对小主题、小活动,不能像猴子掰玉米,搞过了就丢掉,要能生成出新的主题、新的活动,尤其是能开发形成系列活动;必须一视同仁地将该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教研活动及常规管理,避免把活动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和班队活动课,力戒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或上成师生的对话课,任课教师更不能将该课擅自作主,让学生自由处理;要特别加强活动资料包括活动成果的积累、收集、保管,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能留下一些痕迹,有条件的还是要继续坚持学生的档案袋管理;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关注身边的小事、小问题,从中生成原生态的活动,让学生能从真正的“活动”中有实践的机会,有亲历、有体验、有收获,使活动主题越来越小,学生越搞越喜欢,印象越来越深刻。

聚一起观摩交流

113日,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教师培训活动在指前中心小学举行。来自全市32所小学的70多位教师,集中在指前小学阶梯教室,观摩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指前小学青年教师袁英敏设计和指导的活动《拒绝噪音 珍爱生命》和学校教导主任马国芳设计、指导的《关注绿色 健康你我》,并听了市教研室教研员夏亭尔针对新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作的讲座。

这次较大规模的研训活动在省级实验小学指前中心小学进行,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该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教研气氛很浓,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全校评课或市、片级观摩研讨活动。这次学校所推出的两个活动,和课题研究紧密联系。

指前小学的两个活动内容围绕着“学生与自我”的线索,体现的是“关注生命”“关注生活”的主题,研究的是和环境环保、健康生活有关的专题。两个活动都属于阶段交流课型,是前一个阶段学生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因此必须在课堂内进行。

两个活动都很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亲身经历。学生走向社会,寻找噪音,感受噪音,调查人们对噪音的态度,了解绿色食品,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等,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实践性。各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呈现的形式;学习活动各不相同,如有的小组录音,有的小组走访调查;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各不相同,通过个性化的创造性形式,如表演小品、说快板,做菜、做拼盘,调查报告、手抄报等,将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都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自主性的特性。从课堂上播放的录像,可以看出学生实践活动的足迹;从学生的汇报交流,可以感受到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从辅导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个人谈体验和感受,可以看出教师重视活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作用。

但是,活动中教师尚没有能够关注评价,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没有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尤其是没有能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同时没有抓住活动中生成性的资源,没有能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时生成自己感兴趣的后续的、延伸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还要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师的影响要减少到最低限度,体现真正的“自主”。

教研员夏亭尔在培训会上为新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作了新课程辅导讲座。讲座分四部分:⑴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是什么?⑶活动从哪里来?⑷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他在讲座中特别强调了以下点:

⒈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副科,不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

⒉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没有知识目标、德育目标,但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比任何课堂上的思想教育都显著。

⒊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活动”,最基本的是学生要有活动,要在活动。

⒋综合实践活动的出路在整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特色课程。

⒌小主题、小活动在目前状况下最受教师欢迎,要提倡活动“堂堂清”。

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建设,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

1117日,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将在省级实验小学常胜小学组织一次新任课程教师的研训活动。

昨天访问: 4477  |  今天访问: 4198  |  本月访问: 5641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657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