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410次
——市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活动在茅麓中学举行
5月20日 下午,来自全市的十多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聚集在茅麓中学,参加了《信息技术课堂多维度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研究》课题组课题研究中的课堂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大家听取了课题组成员茅麓中学李燕老师的《图片的处理》和白塔中学蒋文辉老师的《Photoshop的简单运用》两节研究课,课后大家围绕这两节常态研究课就课堂本身和课题研究各抒己见,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李燕老师的教学设计简明、直接。教学实例的选择与设计方面,能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生也喜闻乐见。教学过程也非常简洁,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的“度”也很大。蒋文辉老师的课在教学实例与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的设计与实施都成功,“将水果移入果盘”这一场景,既包含了本课教学技术实现的基本环节,也隐含了合理的技术应用需求,即以实例很好地诠释了“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了实例的结构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有层次地开展教学互动,注重让学生习得方法、获得丰富的过程体验。
在研讨中,大家以这两节课为例,对“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这一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课堂评价的落实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评价需要师生互动,要有反馈、能延续课堂,同时也要关注课堂目标的达成。不同的教学教育学价值观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而不同的评价方式自然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向着预设的方向前进,从而建构学生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信息素养。
最后,市教育研训中心王志忠老师围绕课堂就课题谈了他的观点:
⒈教学的简单换不来学习效益的丰富。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机械会妨碍多维度目标的基本实现,一节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应该具备结构性、层次性、渐进性等基本特征,而不能只是“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操作”的模式。
⒉预设的单薄也换不来教学效益的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的预设不能只考虑“教学技术”,而应该预设多维度的目标,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过程与方法为线索,贯穿始终,在每个环节配以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基本点。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为精彩点,以“学以致用式”的行为创性为教学的增长点,多点预设。
⒊课如何体现评价方面的思考?我们应该从能做的地方做起,立足课堂。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度的检查、反馈评价。对作品的基本完成情况、优秀作品、典型问题等进行适时、适当地评价,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之一,如何做好课堂、学期评价,甚至更长阶段的评价、来突显评价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科的发展,有待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完善!
昨天访问: 4477 | 今天访问: 4203 | 本月访问: 5641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7658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