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21次
踏着冬日暖阳,全体初中音乐教师于十二月四日上午来到了薛埠中学。分别聆听了青年教师袁惠琴和孙凌洁为大家展示的公开课。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薛埠中学校领导和音乐教研员张金平老师的大力支持。
活动中我们看到很多、学到了很多。我全程参与了两位老师初课和复课。两位老师花了许多的心思用来找素材写教案做课件。经过多次修改,再次呈现给我们的是惊喜和自然,下面我作为一名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明朝理学家朱子先生教人读书说过两句经典的名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所谓的虚心涵泳,关键在涵泳二字,曾文正在其《家训》中对其解释“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如春雨之润花,如请渠 之灌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勃兴。”
袁惠琴老师参加过多次市级公开课比赛,基本非常扎实,她开课的主题是初二年级的《桑塔·露其亚》,歌曲教学加入二声部的合唱教学,初听以后,发现两个问题:
1.乐曲意境美没有发掘
《桑塔 露其亚》是一首抒情的意大利民歌,体现的夏日夜晚人们在不勒斯海岸的活动。整首乐曲接近于小夜曲的风格,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钢琴伴奏、自己的演唱、孩子的演唱都要找到适合此乐曲风格的活动状态呈现。轻柔、美即适中涵养而勃兴。袁老师加以修改以后课堂呈现给我们的则是自然和谐流畅的意境美;与课堂主题相吻合。
2.音乐知识的讲解如何在乐曲中呈现。
清渠灌稻,过则枯槁,多则伤涝。《桑塔、露其亚》歌谱中出现了大量的音乐记号,例:顿音、强弱、重音等等,初上袁老师运用分离式,表情记号的讲解与歌曲分离,给人感觉比较生硬,复上后,跟歌曲一起运用演唱对比,例:加入f记号和不加f记号两种唱法让学生演唱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种力度记号。雨之润花,须视乐如水,意言之表,一切自然。
所谓切己体察,林语堂先生初读李义山的诗“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这位在黄浦江畔的大博士怎么都在怀疑这两句诗的真实性,扬子江入海口每天潮涨潮落,一片深黄,很难想象别的颜色。入川后他巧住嘉陵江畔。冬季的江色转成碧色,在残烟晓月之中,颇具江南早春的风味。
孙凌洁老师是一位工作还不到五年的新教师,从入职看着她一步步成长,她开课的主题是选自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初上时,她把影片《音乐之声》中的乐曲放在课堂中欣赏,误以为《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乡村民谣。其实《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典型的瑞士约德尔山歌,乐曲特色演唱时真假声混合,旋律中有较多的大跳音程等等,此山歌流行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它之所以被电源《音乐之声》所用,因为《音乐之声》电影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奥地利与瑞士交界之地,
二次修改后,建议课堂主题以教唱此歌曲为主,让学生真正从唱听当中去认识、了解、掌握约德尔唱法,最后她认真挖掘,找了好多音乐素材对比欣赏,课堂呈示给我的是线条流畅,目标达成较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不认真上此课。她很难体会“含烟带月碧于蓝”的意境。
在音乐教材与学生之间,教师作用相当于媒介,从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音乐课堂是自然、朴素和谐之美,作为媒介他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功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探索。
探索学问能把我们带向远方,带向更多的未知领域,而修养和学识有把远方的东西带进我们的生活。音乐和课堂已成为我们音乐老师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来更好的传承音乐文化。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我对本次活动的最好感悟。(金坛五中尹梅红)
昨天访问: 6076 | 今天访问: 3473 | 本月访问: 61761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8192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