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综合研训>>职业教育>> 文章
教师专业发展――评课

发布时间:2017-12-1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729次

评课是一门艺术,它是通过学习、尝试、交流、总结等过程不断提高的一门专业技能。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评课是了解、研究、指导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关系学校教学指导效能、教科研水平甚至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评课的几种现象  

1.泛泛而谈,敷衍了事。这种现象存在于大多数评课活动中,譬如: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要参加听课、评课多少次,为了完成任务,草草的几句评价,无非是“教学目标怎样、教学方法怎样、板书、普通话有待改进”之类的套话,废话,有些人教了十几、二十年,板书就那样了,地方普通话早形成了,让他们改进板书、普通话之类的评价恐怕从他们开始教书时就有人提了,至今也没见有长进。有个老师曾跟我说过:“我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我的课堂还是挺和谐的,师生沟通还是挺活跃的。”  

2.只听不评、半听半评。有些人,听了课后,因为“事务多”,常常不参加评课,还有些听课迟到,评课的时候还能说得头头是道;或者是“一会我还有事,我先说,说完我先走”,这样的评课,于己于人都是不尊重的。  

3.重教轻学、评判随意。有些人评课时只评教师的教学环节是怎样怎样的,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环节。也有些评课,会统一有一张评价表发下来,对某老师你打95分,我打90,或者我打他90分,她95分,如果真正让我们说说95分和90分之间到底差别在哪,谁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凭感觉”。  

4.优点放大、缺点少提。备课组评课,往往互相认识,说好话的多,说缺点的少,有些评课规定要说几个优点,几个缺点,要么就是随人说,前面说了的,后面接着再说,再后面就没得说了,只好草草收场。  

以上现象,可以说是目前评课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原评课活动本真的面目,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反省、研究、实践、创新,当我们从评课的本真出发去认识评课的本质,就会站在新的高度上认识到评课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二、评课的意义  

1.改进课堂教学能力。评课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在评课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评课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使教学理念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  

3.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学科备课组是评课活动的实践主体,通过评课,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在学习、思考中得到加强;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各学科备课组的教学质量成就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4.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学校领导是打造学校教育品味的引领者、执行者,学校领导参与听评课活动,可以使教学管理扎根于课堂、服务于教师,是实现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学校领导的思想引领,行为感召,实实在在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打造优质的教育品牌。  

三、评课者的角色定位  

用学习的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节课,目的不是去区分课的好中差,而是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只有当教评双方都有收获和启发,评课才有意义,才能延续,才能推动评课活动向纵深发展,才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评课不是为了找寻老师的缺点,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一样,都应该是激励性的,好的评价能给人辨别方向,给人一种成功的归宿,能给人深邃的内涵,能够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  

四、评课的原则  

1.多元标准,宜粗不宜细,不提倡量化。  

2.关注学生,聚焦问题,审视过程,分享成功。  

3.学生为先,师生并重;过程为先,过程与结果并重;生成为先,预设与生成并重。  

4.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  

五、评课的步骤  

1.课前准备  

向教者了解本节课的情况:教材处理、学生情况、教学环节、预设目标等。了解的形式可以是课前提问或者说课。  

2.课中观察  

观察教师的讲解效度,观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观察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观察老师对学生错误的指导,观察老师的提问,观察学生的应答方式,观察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3.教学反思  

教者课后向听者讲述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学预设与生成情况等  

4.课后评价(评价点)  

1)教学覆盖: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  

2)互动方式:师生、生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灵活多样。  

3)教学评价:评价手段多样化、灵活性,语言具有鼓励性,手段可操作性。  

4)时间分配: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师生双方的时间分配合理。  

5)板书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书写规范,布局美观,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支架。    

6)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有层次性,由简到难,由机械操练到意义操练,层层递进。  

7)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融合传统和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使用合理、直观、有效。    

8)课堂用语:语音语调标准,口语流畅,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9)教师教态:教态落落大方,举止文雅得体,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能调动和调节课堂气氛。    

10)教学机智:机智应对教学中临时出现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  

11)教材处理:因地制宜地处理教材,体现“用教材”的理念。  

1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学环节:整节课主线明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零化整。  

14)学法指导:教学中适时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和策略。  

15)情感渗透: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6)学习态度:学生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求知欲强。  

17)活动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  

18)课堂纪律:学生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氛围和谐。  

19)知识理解: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20)语言运用: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六、评课案例  

以下面是帕克•帕尔默的同行对他的课堂的评价:  

⒈在计划和引导课堂两方面都具有灵活地把组织结构与意图结合起来的能力:在阐明目的的同时又开放地接纳各种达到目的的方式。  

⒉让学生彻底了解分派的素材,并承诺会帮助他们掌握素材。  

⒊有诚意帮助学生在学术性文本和他们自己的生活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并为达到这一目的探讨策略。  

⒋对学生们的故事和分派的学术性文本同等地尊重。  

⒌具有比学生自己更清晰地认清他们生活的能力,有超越他们最初的自我陈述看清事物的能力,还有一种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看清他们自己的渴望。  

⒍有提出好的问题以及仔细倾听学生反映的才能——不仅对他们所说的,而且对他们忘记说的都能够做出反应。  

⒎愿意冒险,尤其是愿冒开放性对话的风险,尽管根本不知道这种开放性对话将带向何方。  

当大家看到这七条评价后,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我所得到的课堂评价和我对别人的评价能力与之相差甚远。  

我欣赏这样的评价。从“开放”、“承诺”、“尊重”、“诚意”、“倾听”“帮助”“愿意”等词语中,我们惊叹评价者对这堂课细致的观察、准确的判断、深刻的感悟和创新的表述。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态度诚恳、教学情感丰富的学习引路人。  

作者: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694  |  本月访问: 3829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46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