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综合研训>>职业教育>> 文章
对课堂教学时间效益最大化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1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256次

对课堂教学时间效益最大化的探析  

张 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中,通过对课堂时间的科学设计和分配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分配,我们认为一要处理好教师活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的合理分配;二要处理好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管理时间的关系。只有牢固树立时间分配的效益观念,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效益最大化  

  

  通常而言,衡量课堂教学时间效益的关键因素是看教学时间投入和教学成果产出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合理的课堂时间分配会带来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相反,不科学的时间安排则会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根据教育经济学中的收入递减规律,相对于其他不变投入量而言,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增加某些投入量将会使总产量增加;但是达到某一点之后,因为增加相同的投入量而增加的产出量大多会变得越来越少。增加的收益之所以减少是由于新增加的同一数量的可变资源只能和相对来说越来越少的不变资源一起作用,造成资源结合比例的失调[1]。从该理论的角度来看,在一定教学条件下,教师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单向度地投入过多,超过一定的度就会使教学效率下降。只有教师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合理才能产生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两种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现象  

众所周知,课堂时间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时间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时间。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从根源上说就是保持这两部分时间分配比例的最优化师生互动的时间是交叉在其中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鉴于人们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差异,教师活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并不总是优化和科学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并改进。  

1.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挤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自始至终,习惯于一本书、一张嘴的支配性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而学生成了呆滞的附庸和观众,完全被教师控制。教师独占性地垄断教学时间,使学生丧失了享有课堂学习时间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师生间缺乏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的个别要求不易得到照顾,因材施教也成为一句空话,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课堂时间由教师独占的分配方式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与学的根本背离,教师教学时间的过多投入与教学产出低下的严重失衡,教学效益低下自然在所难免。  

2.教师投入课堂教学时间过少使课堂教学失去有效控制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内涵,盲目追求启发式教学的表面形式。在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设计的前提下,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热闹活泼之肤浅效应,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充斥的是繁琐的毫无目的的问答,教师占有的时间少了甚至由课堂的唯一主宰变成了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学生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最大享有者和支配者。此种课堂时间的分配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虽然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但教师的主导地位被人为地削弱,离开了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便成了失去河床的洪流,没了目标、没了方向、没了约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带来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学生的宝贵时间投入却收获甚微,与其说是时间的投入不如说是时间的浪费。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中,教师或学生单向度地投入过多是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走向两极的表现,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进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分配的效益  

课堂时间因素的投入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不是免费的,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投入,即我们通常说的“时间就是金钱”。如何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科学、有效地分配,我们试图从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管理时间来分析。  

1.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经济性。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分配才算最合理呢?美国学者汉耐尔对中学物理课的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做过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他认为为了使课堂提问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将1/4的教学时间用于课堂提问[2]。也就是说,在课堂中至少有11分钟的时间应该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里的互动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的反馈,整个师生互动时间应该超过课堂教学总时间的1/4。虽然说这是一项物理课堂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的研究,未必就能适应于所有学科,但对于大多数学科来说我们还是可以借鉴其重视师生互动性及其时间分配的科学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学者也曾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做过类似研究。九十年代后期,郭道胜和袁致伟通过黄金分割规律来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他们通过对一个使用黄金分割率来分配教学时间的实验班和一个课堂时间未使用黄金分割率来分配的对照班进行研究,发现试验班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时间安排合理,知识掌握较好,而对照班的学生反映教师讲解过多无法消化,当教师讲解超过半个小时后许多学生就开始产生厌烦的情绪。这项实验认为课堂教学黄金分割时间为27:1828:17,即教师讲解不超过半个小时,师生的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时间为1817分钟。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个时间分配比较合理[3]虽然这项实验的科学性和可应用性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这项实验从新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即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只有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才能产生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并且从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师生的互动时间或者说学生课堂的主体活动时间应在11~18分钟的范围内。其余的时间应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教和学的时间并不是截然割裂的两部分,其中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应根据课堂以及不同学科的需要,可以相互交织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另外,师生互动时间也是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  

2.课堂教学管理时间分配的经济性。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是交互进行、相互融合的。课堂管理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却很大。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上学生的投入以及良好的课堂秩序成正相关。这就是课堂中为什么需要教学管理以及教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课堂管理包括对良好课堂秩序的维护和对不利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管理,一般是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如“请某某同学注意听讲”、“某某同学不要做小动作”等。这些提示性的语言看似微不足道却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起着提示性的作用,可以把那些思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拉回课堂。这一部分的投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比例中是非常小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回报却是很大的。课堂管理的投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堂情景应有不同的比例。如纪律较差的班级对课堂管理的投入要大于纪律较好的班级。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投入要大于有经验的教师。但在学生的素质、班级的纪律、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其他的教学硬件设备都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课堂管理的时间和教学效果并非成正相关。因为课堂管理时间过长就会挤压教学时间,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  

三、课堂教学时间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路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官僚决策来增加教学时间,并不能保证学习和成绩产出成比例地提高,因为学生和教师可能有意降低努力程度,或者是因为过度疲劳而与决策者的意图背道而驰[4]。可见,科学、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1.课前备课应精细准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能不提到备课。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前奏,课备得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就可以避免课堂上讲课时不必要的重复和重难点阐释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什么细节都考虑到了,却往往忽略了课堂时间的安排。没有单位时间的准确安排,就没有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教师们树立精确的课堂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教师与学生投入的课堂时间精确地安排到每分钟,教师就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时间的安排,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成教师和学生的少投入多产出。  

2.课堂教学应精讲精练。课堂教学的精讲精练可以降低教学时间的损耗,减少课堂教学时间成本的投入。因为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学内容安排得很多,表面上看起来面面俱到,教学时间完全被讲解教学内容所支配没有浪费。但事实上,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没有重难点的区分,学生会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要领。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失败的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抓住教学的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进行精讲精练,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拓展学生的课堂思维,以节时高效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3.课堂之外应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课堂教学中挤占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必定是以牺牲学生主体独立活动的时间为代价的。长此以往,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必然需要教师投入越来越多,而收效却与之不能成正相关。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样是个常数,在你的课堂教学之外,挤占学生更多的时间是以牺牲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为代价的。当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而导致学生总体成绩不理想时,即使你所带学科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还是会抱怨你。因此,教师应该学会科学地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单位时间内投入最少产出最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新基础教育”的符号性语言。同样,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既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的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主要有效投入因素。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652  |  本月访问: 38253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419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