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综合研训>>职业教育>> 文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发布时间:2017-12-1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135次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步骤  

1、精心设计,提出任务  

任务对学生就是一种挑战、一种学习的催化剂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考虑设计好以下三个问题:(1)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2)设计能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3)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的边界上(即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通过提问来引发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俗话说五个手指不一样齐。中职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多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兼顾了不同学生的情况,重点面向大多数,也要照顾两极发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学有所得。具体可按照最基本的任务、提高性的任务和开放性的任务来进行设计。最基本的任务由教师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步骤,学生模仿教师按照样例完成。例如:在上PhotoShop课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书上的实例;也可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提高性任务要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索材图片,制作一幅宣传画。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只提出一些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安排。例如:可以结合社会上的各种标志的设计、封面的设计、广告的设计、产品的图标等,让每位学生尽情发挥、尽显才华。  

2、激发兴趣,分析任务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落脚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是他们要掌握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例如:现在学生都去上网,告诉他们网页我们也能做出来。在利用DreamWeaver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的主页,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DreamWeaver基本功能的目的,并插入以前做好的Flash动画。提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网页制作,这些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插入Flash动画,即隐藏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启发思维,深化任务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行必要的启发暗示还是需要的。可以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例如:在上PhotoShop课时,可以给学生一些索材和最后的效果图,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能得到最后的结果。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当然,关键的步骤、特定的操作可以强调,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在教学时,教师讲解时间是很少,而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利用网络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度,对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问题,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增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自主与协作结合,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个形象的比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导演说完戏后,主演就可以自由表演了。有的学生已经完成任务还要启发他们,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有没有更佳的效果,或有没有更美的创意,启发学生应用发散性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任务。  

4、鼓励为主,评价任务  

通常采用学生作品方式进行考核,保存在文件夹中的学生作品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同学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分组讨论,集体讨论,先分组后集中,一对一双向交流、多对多充分交流等等方式进行。最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由教师组成评价组进行评析和点拨。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修改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不但从自己的思考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学生从不同途径中获得的知识一遍遍回炉,因而也一遍遍得到复习巩固,在学生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也越来越深。  

评价原则上以鼓励为主,只要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只要努力探索,就要表扬。即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要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究行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不要忽视教学目标分析  

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容易忽视分析,而只一唯地强调任务,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目标,失去方向。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任务驱动是手段,是方法,而不是目的,终究完成教学目标才是真正的目的。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后,才能更好地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并深化任务。  

2、不要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实施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教师指导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没有教师的,学生也无从。事实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后,教师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3、不要忽视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如何设计出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身反而易被忽视了。 显然,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掌握所学知识的内因,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应由学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709  |  本月访问: 3831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47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