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智慧碰撞,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有深度——科学课题儒林中心小学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096次

 1230 ,金坛市“科学课堂探究材料的组织,使用和效果评估”课题组在儒林中心小学开展了课题的第次研讨活动。上午,先由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公开教学研讨,分别由薛埠小学的顾桂凤老师执教《什么叫机械》、涑渎小学的周文杰老师执教《登月之旅》、茅麓小学的邓云老师执教《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下午,课题组的成员针对上午的三节课堂教学进行专题研讨。   

对于什么叫机械,顾桂凤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讲述,而是以平均分水果活动入手,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利用工具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通过找一找哪些是机械,帮助学生感知机械的概念: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让学生动手操作没有利用机械和利用机械完成相同任务,让学生自我感知两种情况下感觉的不同,达到亲自体验,不空洞说教的良好效果,并进一步巩固机械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过渡自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兴趣浓厚。  

周文杰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古代关于月亮的成语或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探究热情,同时引出课堂的课题——月球。通过观看陨石或流星撞击月球表面的图片,知道陨石坑和环形山。同时,提出环形山的大小为什么不一,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猜测陨石坑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实验探索。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探究活动指导到位,学生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邓云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改选,设计了一个大的故事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邓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自制情境抛出问题“如何救落水的老师”,让学生说方法,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随后用自制的面团和装有香油的玻璃瓶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时,将一小块面团和玻璃瓶分别放入水中,让学生猜测并思考如何让面团和玻璃瓶浮上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实验,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最后将鸡蛋放入盐水中,发现鸡蛋浮起来了,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并思考如果换成糖,鸡蛋也会浮起来吗?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拓展科学探究的内容。  

下午课题组成员就上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评课与交流,会上各种思想碰撞,各成员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1教师在教学前要“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中科学的概念和原理要明确、理解、掌握。  

2实验之前,教师的要求要明确,导要到位。  

3、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简单,有实效性,能为课堂教学服务。  

4、材料出示的时间要恰当。  

5、充分考虑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就充当指导者,必要时扶一扶。  

6、合理调配好科学探究活动,无论是用书本上原有的探究活动还是自己选择新的探究活动,都要服务于教学。    

课题组成员积极互动、直面交流,就课堂中的一些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互动气氛浓厚,研究效果好。最后,金城中心黄海燕老师进行了总结,说明了近期小学科学课题组完成的工作,布置了下阶段的研究任务及了解个人的网站建设情况。    

   

   

   

昨天访问: 2928  |  今天访问: 3144  |  本月访问: 2579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4596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