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

发布时间:2017-12-1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514次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第二次单元教学分析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尧塘小学举行  

36日,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第二次单元教学分析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尧塘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首先由尧塘小学的崔桂芳、张国华两位老师分别提供了《螳螂捕蝉》《海伦.凯勒》两节课例,市研训中心周怡和老师结合当前小语教学趋势,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以上两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议。   

一、单元教学分析活动给我市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    

1、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虚化了的“人文”课轻视语言积累与实践的课少了。    

2、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品味的课多了,轻视词句教学、“孤独”词句教学的课少了。    

3、重视了读书与思考、语言和思维的结合,强调了读中感悟,悟后再读,读中再思,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与教材的核心价值。    

4、重视了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内容简约的课多了,支离破碎的课少了。    

5、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强调整合。以“学”导“教”,以“教”促“学”,方法灵活简便并能恰当使用背景资料。    

二、当前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钻研不够。    

2、读的深度不够,指导不力。    

3、语言训练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4、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不够。    

三、什么样的课才是有质量的课。    

1、看课的科学性,看它是否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2、看课的艺术性,看它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3、看课的实效性,看课上得是否扎实、充实,学生有没有收获。    

四、对这两堂课的基本评价:积累发展语言 享受智慧课堂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按照人物的成长顺序,选取海伦人生中的重要事件,“遭受不幸,学习盲文,学习说话,无私奉献”组成一个“人物小传”。课文虽然字数很多,但是层次清晰,篇章结构安排巧妙。张国华老师这堂课融积累感悟、发展语言、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于一体,充分实践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强化情感体验。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把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整体感悟,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想象并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语文的状态中。     

二、抓住对比,引发深思。课文第一小节写海伦失明失聪后脾气暴躁,第五小节海伦心中的世界是这样的美好;海伦是个盲、聋、哑人,一生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得不引人深思。    

三、反复朗读感悟。教学中选取一些重点片断,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反反复复,层层深入。    

四、适度展开想象。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从内容的理解与主题的体验并没有太多的难度,但如何上出汉语言的特点,上出文化的厚度,就足以看出教师课程理念与功夫。如怎样引导学生领悟寓意,怎样体验少年的爱国、果敢与智慧,如何联系生活活用词汇等等。崔桂芳老师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大胆取舍教材,艺术组合“板块”,拓展中超越课文。    

一、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    

虽然教者改变了课文的,但仍然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二、抓对比,品细节,“演”角色,感悟人物形象。教学中,教者抓住吴王前后态度的对比,少年与大臣的对比,突出少年的形象。学生对螳螂捕蝉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对少年的智劝、巧劝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三、在巧妙的点拨中指导学生感悟寓意。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的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学生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崔老师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    

四、引领学生超越文本,训练思维,如《螳螂捕蝉》典故原的引入。因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引领学生阅读,借助文本,挖掘文本,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和谐共处的氛围中有效的阅读。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在领略两位老师,真实、平实、扎实的语文课时,我们也应看到整个课上得“顺”了一点,缺少了一些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课文人物之间的认识、情感的“冲突”,学生思维的张力还不够,课堂中还缺少了一些厚重的文化积淀。  

    

下午,尧塘中心小学语文高年级组陈惠芳、贺云飞、张仁荣,王华、刘俊、张书峰六位老师分别五六年级第三、四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六位老师的发言各具特色,不仅准确地解读了文本,把握了教材,凸现单元的主题与目标;而且能结合各自的教学经历与校本语文特色提出科学、艺术的教学设计及语文活动设想。不仅体现了尧塘中心小学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展示学校教师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专业素养。(具体内容详见《金坛研训·学科教学资讯·小学语文》)  

[尧塘中心小学 刘俊] 

昨天访问: 2928  |  今天访问: 3144  |  本月访问: 2579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4596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