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4799次
全面推进是基础 扎实提高乃根本
——2009年秋学期五所初中调研报告
11月中旬,我们调研组一行8人,分别调研了金坛市第三中学、河头中学、洮西中学、指前中学和社头中学。通过查看台帐资料、听取情况汇报、填写调查问卷、观看观摩活动等形式,初步了解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各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都比较到位,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热情参与,能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以学科整合、研究性学习等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校得到了较好地实施,逐步形成了校本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都能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型活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反馈、有记录,积累了较详实的文本材料。
主要值得肯定的做法是:
一、 专职、兼职教师携手共进,保证课程实施有效真实
我们所调研的5所初中,有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4人。
调研组认为,由兼职或专职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任务,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各校的特色。
三中有两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毛伟瑾 和袁月忠 老师。他们都曾组织指导过市级观摩活动,获得好评,所撰写的论文也屡屡获奖。在他们的带动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氛围浓厚。
河头中学的 钱国新 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临近退休,但还担任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担任着初二年级四个班的指导工作。
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先后开展了“采访祖国建设60年”、“讲文明创和谐”、“成语系列”、“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及维护”、“生态果园设计”、“继承先烈遗志,热爱幸福生活”、“伟大风采”、“话说春联”、“长征系列”“校园绿化调查”、“六十华诞,六十辉煌”等系列活动。
每个活动过程扎实,积累资料详实,学生感受真实,那一本本虽不精美但却实在的各类资料,在向我们诉说着 钱 老师陪伴学生走过的综合实践活动旅程。
指前中学的 陈国平 老师,是指前中学的生物老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上(Http://218.93.11.98), 陈国平 老师竟写了十多篇随感,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体会和收获。他能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写出自己的指导心得。其中有《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何培训小组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何指导学生制作》、《如何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如何组织学生商讨计划》、《如何组织讨论》、《如何选择活动主题》等。每一篇, 陈 老师都能结合自身的指导实践,写得真切实在,让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一位基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努力轨迹,心路历程。
如果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多一些这样立足于实践,精心指导,乐于反思,勤于动笔的一线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能像“星星之火”那样可以燎原。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指
导教师队伍。这样,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域实施和整体研究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 基地、课程整合比翼双飞,保证课程实施常态平实
各校都能结合各年级段的要求,有所侧重,分层开展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河头中学、洮西中学、社头中学创建了学生劳动基地,它们成为学生实践的乐园。同学们在这里向师傅们学习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的简单方法;开辟了小菜园,种植各类时令蔬菜。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了果实的甜美。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洮西中学可谓是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自2007年3月实施以来,在综合实践活动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学校领导成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作为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切入口。由于领导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他们组建了教师指导团队,有18人参加了研究组,整合社区资源,建立了油桃 葡萄、草莓和蘑菇种植等劳动技术实践基地。多元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安全教育、绿色校园建设、文明礼仪教育、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参与社会服务、探究民间文化源流等方面作了探究。
到2008年,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得到专家和领导的认可。他们承担了市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在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中,屡创佳绩,取得优异成绩,并有两位教师获得市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目前,他们正努力打造品牌,将特色做大做强,成为学校的亮色和基色。并与研究性学习整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舞台。
三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整合,取得良好效果。他们邀请感恩教育创始人彭成来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学生们结合切身体会,明白感恩的意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从而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渠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各校都非常注重挖掘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学科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活动的意义。通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形式,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都能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平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在学生 和 老师的心目中安家落户。
三、领导、教师职工齐心协力,保证课程推进扎实
我们的调研工作,得到了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河头中学李炳中副校长亲自介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社头中学两位副校长到场参与对话,聆听调研组意见,指前中学副校长全程参与调研活动。特别令人敬佩的是,洮西中学副校长管丽燕主动上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管丽燕副校长在八(3)班指导学生开展《做文明洮湖人》文明礼仪教育成果汇报,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不学礼,无以用”,围绕《做文明洮湖人》,学生们搜集采访、角色体验、讲述故事、表演小品、出手抄报,忙得不亦乐乎,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
2、学生的感受深刻。一女生说了自己当小服务员的感受,通过体验,她觉得当服务员不简单,礼仪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3、成果汇报的形式多样。讲故事的惟妙惟肖,演小品的一丝不苟。同学们在笑声中明理,在表演中悟情。
管丽燕副校长在综合实践活动所作的积极探索,参与热情,值得提倡。我们相信,要她的带领下,洮西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具广阔前景。
社头中学还充分发挥老职工的作用,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学校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提供指导上便利条件。
四、 实践、课题研究并驾齐驱,保证课程灵动坚实
所调研的五所学校中,只有三中有一个市级研究课题《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已通过中期评估。在他们网站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较扎实,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洮西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形成了特色。他们开发了《做文明洮湖人》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结合,注重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调查走访、搜集资料、角色体验、反省感受等形式,争做文明人,让学生终身受用。
毋庸置疑,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促使我们围绕一个中心,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研究性地工作,循序渐进,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富有成效。
在调研中,有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渴望能参加金坛市级课题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自我提升的强烈愿望。
综合调研情况,我们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要让指导教师成长更专业
随着初中教师的富余,将会有更多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呢?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新舞台?这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深层思考。
“窥一斑见全豹”。在所展示的五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中,一些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理解还不到位,对课程性质把握还不够精准,在具体指导中存在偏差。
如有的越俎代庖大大包大揽;有的不闻不问过分自主;有的偏重讲解忽视实践;有的注重实践轻视研究……(详见“金坛市综合实践活动网”中“初中调研掠影系列”)这些都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在需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同时,更需要指导教师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教师心中有学生,活动指导时眼中才有学生,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才能发挥到极致。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教师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子才会更宽,才能逐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家里手,取得课程实施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应像其它学科一样,走专业成长之路。通过自我规划,逐步前进,促进自己的快速成长。这样也利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促进课程更好地实施
2、 要让网络网页宣传更及时
洮西中学网站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上传及时,有计划、有指导、有心得、有论文和案例。但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及时将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动态实施情况上传,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甚是遗憾。河头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单列,栏目有理论导航、方案设计、活动集锦、课程资料、师资培训等。只可惜更新速度较慢,大部分内容为 2007年11月1日 更新的。
第三中学在主页教科室下设综合实践活动栏目,但大部分是课题组活动内容。
社头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网页中只设置了实践通知和实践活动这两类,显得单调,不能充分反映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貌。
3、 要让活动材料积累更规范
一是材料积累要及时。将活动过程性材料,如活动计划、活动指导案例、学生活动体验、活动图片、活动反思等,及时归纳装订成册。
二是材料积累要坚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所展示的材料呈明显的阶段性,缺乏平时持之以恒的收集和整理意识。
三是材料积累要全面。我们也发现,专职教师的材料积累齐全,但学校兼职教师指导活动的过程性材料较少,有的甚至难觅踪影。
四是材料积累要科学。一些学校虽然材料也不少,但较零乱,不成体系,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或装订。
4、 要让学校特色建设更凸显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注重校本开发,注重课程规划。
社头中学专门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由专人负责,指导学生栽种桑树、葡萄、各类蔬菜。让学生在增长才干、学到本领的同时,品尝到劳动的快乐。学校积极开发当地资源,全面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形成校本劳动技术教育特色,开发了《葡萄栽培》、《栽桑养蚕》两本校本课程。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范围广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紧了。
但校本课程,不是简单的文本再现,而应该结合实施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动态生成。劳动基地,也不是简单的场面呈现,而应该结合课程的操作理念,不断地总结和建构提升。
5、要让学生各种体验更深刻
如何进一步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终身发展的作用?这需要在活动中引导进行深层体验,防止浅尝辄止。
(1)、要做足活动前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如说到的葡萄越冬管理,可事先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理性上给予充分的认识。如何判断需剪去的侧枝、如何适时剪枝、如何选取合适的肥料、如何正确施肥等,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
2、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究。如施肥时距根部的距离(为什么不能紧贴根部)、施肥时选用的过磷酸钙(为什么不可以选用其它肥料)、施肥时下挖的深度(为什么不能过深或过浅)等,所有这些,光靠教师传授,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去探究、发现、实践、总结。
3、需要学生深层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只会说到“农民劳动很辛苦”等,缺乏深层的感受。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实践还处在浅层次,应该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劳动与技术进行融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情感会更丰富,也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和多元评价等方面,还应做得更细致更扎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综合实践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任重道远!
(徐锁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