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023次
每次的课题组活动总是让人充满期待,按照课题组活动计划,12月27日金坛区小学科学课题组活动如期在儒林中心小学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首先由孙璐老师和戴辉文老师分别执教《驴子驮货》和《水的净化》这两节自编课。围绕课题研究主题,两位老师分别就低年级科学活动设计和STEM课程开发这两个着眼点,大胆地构思,设计了适合学生实践、富有探究性的实验操作活动。
孙老师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视频“毛驴驮货”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毛驴掉河里后背上感觉轻了?盐去了哪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帮小毛驴再想出一些加快盐溶解的好办法吗?”“小毛驴驮着棉花摔倒水里,为什么爬不上来了?”……这些有趣的问题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水的溶解和毛细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区分了溶解和毛细现象的概念。整个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科学课程理念。
戴老师也创设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需要净化污水”的情境,让学生讨论、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结构合理、效果明显”的净水装置设计,而后再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指导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修改,最终动手实践制作,完成对泥水的净化。整个教学过程,从情境入手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先动脑设计再动手实践,层层有序展开科学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随后的主题交流中,课题组的邓云老师和李明老师对这两节进行了专题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活动设计的成功。孙老师的教学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年龄特征,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发言,但教师语言表述不够精炼。戴老师的课堂细腻,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细化到每个点,但设计装置时“结构合理,效果良好”的概念不够明确,还需再深入。课题组其他老师也结合这两节课提出了自己日常研究中的困惑:怎样的活动更有探究性?大活动如何设计?STEM课程如何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科学知识与工程设计如何有效衔接?……
研训中心姚爱祥老师在对本次活动总结中首先对两位老师的钻研精神做出高度赞扬,同时建议大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游戏化、情境化、活动化、生活化;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言、动作、表情神态,做“为孩子的科学教育”。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可带给老师们的思考是长久的。我们相信,充满智慧碰撞的交流会使我们的研究之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