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2 信息发布:袁英 浏览量:5114次
——记金坛区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案例评比活动
华城幼儿园 崔玲供稿
建构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能力,更能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为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游戏现场的儿童行为观察和案例背景下的真实研究,根据常州市教科院组织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案例”评比活动要求,金坛区采用园区自主申报、游戏观察+案例分析现场交流、选拔的形式开展了此次评比活动。
1月17日,来自金坛区的20所幼儿园的老师们,分上下午两场展示了30个建构游戏观察案例。按活动要求,所有参赛者分别在8分钟内以PPT展示+现场分析解读的方式进行交流,现场看下来,每个案例都能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年龄段幼儿建构的兴趣、能力进行幼儿行为的解读与分析。其中直溪中心幼儿园《我们的新幼儿园》、翠园实验幼儿园《“玩转”建构区》、实验幼儿园《文萃立交桥》等案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现场教师的解说和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大家再现了孩子们富有生命力的建构游戏场景。
环境创设篇-----顺应儿童的发展
本学期各园依据袁英老师推荐的《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的要求,对建构区场地、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较好地满足孩子建构活动的需要:如将建构区与其它区域动静划分,互不影响、有效联动;根据积木建构区的环境评估,各园增添了足够数量的积木块,幼儿自己做好标识便于取放;在建构区教师和幼儿共同增设了配件区、书写区及激励性材料,提供与建构相关的书籍、图片等,并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进行深度建构。当游戏时间充裕了,游戏材料丰富了,游戏空间自由了,幼儿纷纷行动起来……
游戏现场篇------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建构游戏可能是教室里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它为幼儿创设了探究数与量,并提高空间意识与几何概念知识的机会。从现场教师的讲解可以看出,教师已普遍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游戏就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意识到游戏对孩子来说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案例中,建构游戏的主题主要来自于幼儿,来自于幼儿的区角建构、来自于幼儿的想法、来源于近期主题开展的需要。搭建的大主题确定后,怎么搭?搭什么?孩子们能自由地进行分组,小组长带着组员,拿着画本和彩笔,制定起建构计划书。制订计划的过程,除了可以引发幼儿之前的讨论和协商,让幼儿学习接纳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理解计划的意义,明白计划与接下来行动之间的关联,促使幼儿不仅会“动手”,还要会“动脑”,养成行动之前要想一想的学习习惯。
从汇报的视频中我们还发现,在游戏中教师能以幼儿为中心,幼儿的游戏情绪非常高,他们积极参与游戏,认真专注,他们的建构有计划、有目的,遇到问题时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并不断运用已有数学经验和建构技能完成建构作品,让建构活动变得有过程、有趣味的同时,较好地推进了游戏的发展。
“相信儿童是有力量、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此次建构游戏案例评比教师们会从积极的视觉看待孩子的自发游戏,这里有角色、有情景、有对话、有合作,更有创造、对孩子来说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而对老师来说,又给她们带来了无限惊喜,儿童在渐渐成为游戏、活动、生活的主人。
观察指导篇-----让教师成长看得见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应该干什么、怎么做、关注什么、引导什么、如何组织开展游戏、在游戏结束时应当如何去分享,这些是本学期各园区教研活动重点关注的点,在此次评比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游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得到了初步实现,孩子到了台前,教师由高控者→放任者完全退出→精心观察的旁观者→发现幼儿wow时刻,分析孩子最近发展区,提出发展策略。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注意(观察)---识别(分析)----回应(支持)的支持策略。
回顾建构游戏案例评比的整个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建构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儿童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力量,感受到教师观察儿童、调整课程等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更清晰了对“多”的认识,因为只有多思、多想、多体会、多反思、多改进,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支持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