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综合研训>>职业教育>> 文章
谈学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8-03-1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264次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传统的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将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龙岩一中化学组从19999月开始,开展研究以学案为载体进行导学的教改试验。作为教学最基础的工程--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而学案设计的质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学案的内涵   

  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学案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习内容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如何学,它主要是围绕学案中“问题讨论”或教材的重难点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学(导)案设计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备课时,不仅要备大纲、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知识编排设计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设计的学案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  

探索性原则:要使设计的学案让学生学得懂、学得兴趣,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导性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羊。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主导地位,肩负“导演”的责任。学是主线,导是关键,备导案要在“如何导”下功夫。  

三、学案设计的模式   

学案的设计,依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不同理应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面以学生用学案的设计谈谈粗浅认识。  

1、知识课型学案的模式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大多能独立掌握。因此,学案的设计应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设计。学案的模式可分成五个部分,学习目标-自学检测-问题讨论-思维训练-学习小结。  

学习目标:依据大纲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  

自学检测:依据学生能学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自学效果。  

问题讨论:本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疑,由学生自己“战斗”过关。  

思维训练:教师精心设计或挑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题目让学生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小结:让学生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网络。  

2、理论课型的学案模式  

化学理论、化学概念的知识难度较大,思维要求也较高,这部分知识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良好素材。因此,学案的设计应突出探究过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究性学习。学案的模式可分为五个部分,学习目标-课题引入-探究规律-思维训练-学习小结。其中学习目标、思维训练、学习小结同上(以下类似)。  

课题引入:旨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因此,所给材料要有趣味性,所设计问题要有挑战性。  

探究规律:本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为学生探究而浦设的导学问题链,让学生拾级而上,自己“摘桃子”。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经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形成新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学习知识持有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  

3、实验课型的学案模式  

人教社高中新教材编入了若干边讲边实验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现象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经历实验体验,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案的设计应突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学案的模式分为五个部分,学习目标-实验指导-讨论归纳-思维训练-学习小结。  

实验指导:因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少,实验操作是一个薄弱点,指导学生如何实验操作、如何观察现象、如何分析现象得出结果等显得尤为重要。宜采用实验报告的表格形式,分成三大块: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讨论归纳:本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学生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而拟定的揭示现象本质的讨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归纳、汇报,形成知识体系。  

学案的使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案的作用功不可没,如何设计优质学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219  |  本月访问: 3854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71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