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997次
俗话说“读书,多读教育经典,经典可以使人趋真向善;经典可以使人宁静志远;经典可以使人荣辱不惊;经典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经典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我们的人生。”前不久经朋友介绍我在网上拜读了 管建刚 老师的《一线教师》这本书。
书中的“十个一线”即“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给了我无限的思考。这不就是我们一线教师工作真实写照吗?
书中记录了 管 老师作为一名底层的一线教师,每天大量付出,却不为人知的部分,看书中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仿佛就在记录身边的琐事。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曾经或正在抑或将来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学生作业问题,课堂纪律问题,班级管理问题,育人问题,考试复习问题及教学反思问题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同 时管 老师以自己的智慧,以一个探索者的精神记录了自己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这过程中, 管 老师设身处地地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迷茫,忙碌与艰辛却又快乐地工作着。这应该也是我们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一线老师的心声,同进也为我们在教学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领,对我们真是大有裨益啊。
让人佩服的一点是管建刚是一位校长,作为校长的他,能如此超脱,一心一意教自己的书,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为孩子们提供最切合的教育,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学生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什么叫用心做教育,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读《一线教师》感想很多,反思自己,总觉得自己有以下几方面忽略了。
一.无视学生独立个体的精神需求,忽略了学生“精神关怀”的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精神需要,是一个充满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需要的生命体更需要老师对其进行“精神关怀”的心里需要。
二.漠视学生 和 老师同学的自尊需要,忽略了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视学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从而主动亲近教师。
三.不善于沟通,缺乏倾听的耐心,忽略了学生的“真情告白”其实每件事学生都有他人心里的“认为”,这是学生对事物的判断,他的“是对是错、是美是丑”也是有标准的,也许这评分标准可能需要调整和指导。
四.“臆断”封住了学生的“辩解”,忽略了对“真实容观”的认识,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和奇思妙想。
作为教师,应该正视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并不断修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九中学 姜林
文章来源:http://www.itf4/life-suibi/yixianjiaoshi-duhougan
作者写作后记
一线教师的责任田里,我种植得并不出色。很多一线教师比我做得更用心,做得更好。
像和我搭 班的张 老师、 丁 老师、 石 老师、 陈 老师、 王 老师等等。我只是做了有心人,记了下来。他们连同自己的生命价值,将全部精力投掷到学生身上。
丁 老师说,半夜,她仿佛掉进深渊,喊着“两个,还有两个”。两个什么?白日里未交作业的两个,没背出课文的两个。无语。
他们朴素、正直,绝不普通。他们比我更纯粹。
我至少还认为,我要将自己的生命价值握在自己手上、落在自己笔上。
一线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一线教师都有自己的无数故事。一线教师的生命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故事串成的。一线真实的教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一线教师撑起来的。
我拿起笔来,不忍一线的迷惘与困惑、失败与抗争、光荣与梦想,从指缝间默默溜走。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学生,我们约好了,我会写一本书,来记录、纪念我们的共同岁月。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同事,感谢他们的帮助,对于我们曾经的真诚合作,我心怀感激。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没有她的支持,我前行的步伐不仅缓慢得多,也泥泞得多。
妻,也是一线教师。
作 者 管建刚
2008年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