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赏盛会,侧耳听雨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2 浏览量:2028次
——记小语教师(工作五年内)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八)
3月28日,春光烂漫,草长莺飞,四十多位新教师齐聚河滨小学,在陈秋云和孔蕙萍两位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五年内小语教师课堂教学调研第八轮活动。本次课堂调研活动为二年级专场,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区级展示活动筹备两个议程。
课堂教学环节历时一整天。上午的4位老师共同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草原上的盛会》;下午的3位老师共同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下大雨》。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老师们在钻研文本、认真设计的基础上,都能集学校和团队之力,充分展现出自己和学校对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
华罗庚实验学校的周艳老师首先给我们带来了《草原上的盛会》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新课伊始,周老师集中利用四组词语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理解那达慕大会的时间、地点、项目。随后,周老师引导学生跟着课文的思路,利用大量精美生动的图片,充分理解“千里草原”、 “水草丰美”等四字词语,领略草原的壮美,读出盛会的隆重。周老师的课堂语言虽略显青涩,但是课堂设计层层深入,有条有理,足见平时的积淀。
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来自常胜小学的陈梦老师的《草原上的盛会》。陈老师虽然也是利用词串来梳理课文,但她的课堂更好地融入了朗读指导与词义理解,使环节内容更加丰富,更有设计感。陈老师还擅长在课堂上进行对比教学,例如斜勾在“或”和“民”中的不同起笔,在句式对比中理解“或”字的意思等等,便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上午第三节课迎来了西城小学的严奕老师。严老师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她以《敕勒歌》导入课堂,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严老师的第一课时尤其注意生字的教学,从字形到字义,从字义到字源,讲解细致,拓展有度。
上午第四节课,东城实验小学的赵梦颖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课堂教学。赵老师的课教学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富有层次性,从文通字顺到品情达意一气呵成。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赵老师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她从读好三个四字词语入手,感受喜悦、体会丰收,自然过渡到理解黄金季节,相机灵活教学“季”这个生字,最后用朗读来作情感诠释。赵老师对文本解剖到位,指导有效,层层深入,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学习。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迎来了下午的课堂展示活动。首先是罗村小学的吴飞飞老师执教《下大雨》一课。吴老师平实质朴的语言和文本十分契合,她将课堂的主要板块划分为“听雨玩”和“看雨景”,视听结合,读中品情,语言流畅自然。
紧接着是城西小学的郑绪月老师带来的课堂展示。郑老师语言活泼生动,与学生沟通亲切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郑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生字教学,其中“烟”字教学尤其精细,从学生熟悉的因火而起的烟理解到水汽形成的烟,给学生架设了理解的梯度,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最后,为我们展示教学的是西岗小学的丁玲老师,丁老师利用“雨大在哪里”为主线梳理课文,相机理解“东倒西歪”等词语,教学环节流畅紧凑,教学手段多样生动,整堂课丁老师巧妙地利用视频和声音,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雨境”。
总之,上课的7位老师各有千秋,各展特长。课后,陈老师针对今天的课堂为我们指出两个思考的方向:一是针对相似的教学环节,如何进行评析重构?二是针对低年段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的“度”在哪里?
随后,孔老师针对这一年来的八轮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下一场全区汇报展示活动的设计与大体工作安排。每位小语年轻教师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将工作以来所经验的积累、将个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充分展示出来。
我想,这一次的教学调研活动只是一个休止符,下一篇更加精彩的乐章即将开启,我们新教师必将继续奋力前行,用青春谱写新的华章。
(华罗庚实验学校 费书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