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研讨提效率 深入研究升素养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18 浏览量:2091次
——金坛区小数潜力团队课堂教学展示暨小学数学毕业研讨活动侧记
5月16日下午,“金坛区小数潜力团队课堂教学展示暨小学数学毕业研讨活动”在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举行。活动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课堂教学展示;第二部分学科中心组成员及潜力团队老师的沙龙研讨;第三部分陆卫英老师作总结性发言。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展示分两个会场进行。
会场一:第一分会场的两节课分别是由尧塘中心小学的李俊峰老师执教的《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和由儒林中心小学的钱程老师执教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和复习》。两节课都紧紧围绕着 “课前理,课中联,课末练”的思想,展示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流程。
第一节《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李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圆柱与圆锥的知识包括哪几个方面:体积、表面积、特征。使得学生在整理时更具有目的性。接着在学生一一展示课前整理内容时,进行知识的串联,将圆柱与圆锥的知识体系化。学生在汇报自己所理的知识时,不断地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产生共鸣,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课堂练习部分,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刷一刷、锯一锯、削一削、捏一捏等操作,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大胆提出问题,交流想法,使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不同,分析问题的思路也不同,巩固了对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第二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钱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表面积与体积有何区别?接着引导学生从它们的意义、单位、计算方法等方面来整理。随着学生上黑板一一交流各自课前整理的知识,钱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者作用,他将学生的知识小块,一块一块地串联起来,形成一棵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知识树”,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导图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练习巩固同样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由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三角形纸,通过“转一转、折一折、卷一卷”的操作,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
会场二:第二分会场是由茅麓小学的周海燕老师和朝阳小学的谭亚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复习课,分别是四年级的《垂直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和五年级的《小数四则运算期末复习》。
周海燕老师从课前整理的“关于线方面的知识”展开,引导学生如何清晰地整理已学过的知识,并疏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掌握整理的方法。之后,运用这样的整理方法,学生自己尝试整理“角的相关知识”和“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相应的练习,巩固运用今天的所学。
谭亚鹏老师的这节课同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同时也注重各知识间的联系。“理”和“联”的过程都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也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脉络。之后通过一系列相应的练习,和刚刚整理复习的知识相融合,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运用和巩固。
第二部分:沙龙研讨活动
第一部分课堂展示活动结束后,两个会场的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共同观摩了一场针对“数学复习课”课型研究的沙龙。沙龙由金坛区小数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小数潜力团队的组员参加。来自西旸的王瑾副校长主持了这次沙龙活动。
首先,四个课堂研究参与者就自己在复习课研究中,产生的困惑与感受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接着四位中心组成员,就本组在研究过程中的做法,研究心得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给在座观摩的老师们,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总复习课的教学上进行了指导,让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相信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对复习课的教学有又了更深一步的领悟。
第三部分:回顾总结期望
活动的最后,陆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性陈述,肯定了大家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鼓励更多一线的老师们去尝试这样的复习课的研究,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能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水北小学 史云婷 西旸小学 纪佩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