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探索路上前行 实践课中成长--记初中综合实践基本功比赛

发布时间:2018-06-28    信息发布:姚爱祥 黄海燕    浏览量:6461次


为了深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改革,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提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于20184月组织了全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竞赛第一轮结束后,根据评比细则,教学设计15%、课件制作5%、理论考试25%、粉笔字5%、即兴演讲10%、案例评析10%6项总分排名前8的选手进入了第二轮复赛。


4278位选手在金坛区第五中学求是楼三楼的录播教室,展开了激烈角逐。选手上课选题来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推荐主题,内容精彩纷呈。

每位上课教师都能结合不同的学情,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关注和学生的互动,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他们不仅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也在比赛中锻炼了自己。

本次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黄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金坛区第五中学的大力支持。无论从课题的选定到课务的调整,还是从评委的选聘到上课老师的认真准备,都体现了有序、合理、和谐、高效的特点。活动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又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真所谓在探索路上前行,实践课中成长

附:

功夫在诗外

--评委实

宋代文学家陆游写给儿子陆遹传授写诗经验的《示子遹》中说:“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
要想学习写诗,应该把精力放到诗外的天地。也就是说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
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这次我有幸担任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的评委工作,深深地懂得陆游这句诗的涵义。

这次比赛内容丰富,有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理论考试、粉笔字书写、即兴演讲、课例评析、课堂教学等等,每一项,都折射出教师平时的学习和实践状态。

“提笔即为练字”

首先我们评的是粉笔字。可能因为我曾教过小学语文,所以对粉笔字书写要求工整、美观,讲究起笔、运笔、收笔,能写出笔锋和韵味。可纵观参赛选手的字,能称得上中规中矩正楷字的字可谓凤毛麟角,大部分写的都是自由体。工整,差强人意,马马虎虎算得上。美观,只有很少的几位能写出一点儿笔锋来。中国人历来讲究书写,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树立“提笔即为练字”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字写得端正美观。久而久之,就能练出一手好字。

“演讲讲求逻辑”

第二项是即兴演讲,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材料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挑战。演讲共有三个话题,一是根据牛顿从苹果落下发现万有引力,谈自己的看法。二是根据华罗庚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谈该如何引导后进生的学习?三是从“生活中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大部分选手选的是一和二。我们发现在即兴演讲环节中,选手的差别比较大。有的能在短短两分钟读题时间内,用笔列出需要讲述的提纲所选择的事例,层层推进,有条不紊地表述的;有的就事论事,不能自圆其说,明明有三分钟的演讲时间,居然只讲了一分四十几秒就戛然而止,无话可说了。从他们所表述的内容来看,有的老师能将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事例,与表达的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天衣无缝,做到有观点,有论述,有结论,循序渐进,浑然一体。而有的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思维比较紊乱,语言不太流畅,十分紧张。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说话逻辑性和层次性,做到简洁而不简单;具体而不罗嗦。

“设计具有章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有一定要求,要做到目标明确、准备充分、过程清晰、评价到位。在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从活动背景、目标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的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详尽的设计,而有的则连教学目标都没有设定,教学环节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了1234等等。设计比较简单,操作性不强。

有的选手能巧妙地运用网上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对主题的理解,操作性强,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经验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而有的这是就事论事,大而空。如在“防止生活中的污染”设计中面面俱到,既谈到空气的污染、水质的污染,也讲到了噪音的污染,泛泛而谈,不能落到实处。

有的照搬大块大块的内容,没有进行精选和巧妙提炼,过程不是那么清晰,表述也不是那么精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面对大主题,要有小切口,以小见大,学会“小题大做”。这样的设计,易于操作,利于实践,便于评价。

“纲要领悟促新”

20179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它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实施,可谓是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在理论考试中,大部分老师能灵活运用新纲要理论,准确作答。但还是可以明显看出一些老师没有认真地学习新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还抱着老纲要不放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已经从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要开设,而有的人还不知道,填的是从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等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三到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不小于2课时。但有些还是填老课程纲要的三课时。

三、新的课程纲要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的接触当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有的老师仍然是填自然、社会、生活。

在判断题当中,第一题“教师要教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有明显的错误,但还有很多老师看不出来。这说明他们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理解。

多项选择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说明这些老师没有好好地阅读和理解新纲要。

案例评析题当中,有的老师能根据给出的案例,从各个层面去一一阐述。而有的老师,则是寥寥无几的几句大话,比较笼统,没有结合具体的事例一一点评和分析。

在设计方案的过程当中,是围绕“毕业年级感恩活动”设计。给出的“简要说明”当中涵盖了感恩,感受社会温暖,体会父母艰辛,制作毕业礼物等等。有的老师大笼统地把所有的内容涵盖在内,华而不实。其实可以设计成一个感恩活动,选取其中一个具体的活动展开设计。不能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有的老师设计的很有创意,切口小,操作准,收获大。在操作方面,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谈一谈,描一描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去感悟、体验、反思,寄托感恩的情怀,搭建表达感恩的实践平台。

“实践落地生根”

27日,一连听了节比赛课。有关于“遵守交规文明出行”;有“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有探讨“广场舞的利与弊”;有“制作我的动画”,……形式各异,精彩纷呈。

我最欣赏的是“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这个活动指导。在课堂中,老师收放自如,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考一考,金坛传统文化知多少;比一比,金坛传统我最懂;说一说,金坛传统文化研究”等几个环节?将家乡的传统文化,抽丝剥茧,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明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中引导同学们把记录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选取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方面,小组合作制定出初步的研究方案。方案包括研究项目,研究的地点、方法和内容,以及成果呈现的方式等。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最后小组汇报,畅谈我能为金坛传统文化做些什么?一气呵成,水到渠成。内心滋长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较全面地了解金坛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一些老师没有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找到一个落脚点和和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和探究,形成一个提升点。引发新的触发点。

如在指导“遵守交规文明出行”过程中,教师只是走流程,让学生进行模拟驾照的考试,停留在交通知识的汲取上。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结合学生身边的交通现状及违法违章行为,所见到的由于违章引发的交通事故,没有结合学生的自己真切感受和体验,来畅谈我们应该怎样遵守交通,珍爱自己和家人他人的生命。因为交通安全绝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因为一个小小的交通违章,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在辩论“广场舞的利与弊”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广场舞现象,它有没有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自己家人有没有参与广场舞活动?如果有影响是哪一方面的?你有没有提过建议或采取过行动?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和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如果没有,你打算采取怎样的行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设身处地地站在自身的角度,学会用正当的方法去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切中时弊,感同身受。学生知道了应该关注我们当下的真实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为社会的和谐安宁是每个人的责任。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讨论它的利弊,那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思想教育,而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而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就应该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以后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都会用这样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去寻求帮助。

在“我的动画制作”过程当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的研究问题当中。应该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怎样动起来”,因为平时我们所看到的画都是静止的,平面的,怎样让它动起来呢?这时候就应该引入科学概念--视觉暂留。我们以每秒钟出现24帧画面的时候,画就会动起来了。可以指导学生来尝试制作一段动画,让平面的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有利于他今后深入的探究、实践。如果我们只是空对空地传授,没有让能力落地生根,实践只会浮于表面,陷入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窠臼,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认同,问题的解决,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的环节,那么,它就会变味、少味或没味。

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注重他们原有经验的累积,没有真正引发他们深层的思考,调动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学生想要的。

“功夫在平时”。如果平时没有认真地去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没有认真钻研课程指导纲要,而是临时抱佛脚,没有一线真实的指导体验和实践体会,是不可能做出一份满意答卷的。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了实践的课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功夫应该花在平时,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循序渐进。

昨天访问: 2928  |  今天访问: 2133  |  本月访问: 2478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4495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