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8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853次
——记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课题研究”第34次活动
秋光为序启新程,凝心聚力绘新篇。11月6日下午,我区小语骨干研修团队全体成员齐聚华罗庚实验学校,开展了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大单元背景下语文要素分学段落实的教学策略研究》为依托的第34次研修活动。此次活动围绕“中段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展开,分为“课堂观摩、评课议课、讲座学习”三个环节。
研讨花开初秋日
活动伊始,来自直溪小学的佘月霞老师和来自薛埠小学的陈元元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佘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预测,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接下来的情节,最后绘声绘色地推演故事的后续发展。整堂课中,佘老师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指导以及丰富多彩的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童话故事的魅力,在实践中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精卫填海》是一篇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陈元元老师围绕多个学习任务群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在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精卫的坚韧和执着,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课之后,佘月霞老师和陈元元老师就这两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向大家进行了分享,参与磨课的团队成员代表赵梦颖老师就这节课在磨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困惑和大家作了交流。在全员研讨之始,研课团队的小伙伴们还抛出了磨课过程中的困惑:一是如何将预测和依据更好的表达出来;二是关于“游”是否要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心掬得满园香
研究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就这两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各自的收获与思考,大家围绕着在设计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一核心视角,剖析预测方法的贯穿、指导故事编写的方法、内化理解字义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等等。
理论学习促提升
随后,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于源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单元教学:内涵、模型与策略》的讲座,分别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单元的三重意蕴”、“语文单元教学的模型表征”、“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科学有效的助学支架,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认同,规划学习路径,提高单元整体教学实效,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高位引领明方向
接着,研训员陈秋云老师、孔蕙萍老师结合两节课堂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首先,基于大单元的视角,确定单元目标,落实预测方法的提炼,还原思维的过程;其次,深入解读文本,寻找文本的支架,建构学生的语言,从而预测并学会编故事;最后,关注单元要素,抓住重点展开教学,依据年段特征,细致剖析文本语言,设计教学,细化向读学写的过程,提升学生素养。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在这样扎实有效的研讨氛围下,老师们感受到了研究儿童、研究课堂、研究学习带来的快乐。我们团队将继续深耕课堂,不断学习,精进不休。
(茅麓小学 赵梦颖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