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6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1071次
——2025年金坛区小学生整班朗读比赛综述
四月的风翻开书页,童声与花香共舞。为期三天的金坛区小学语文整班朗诵比赛在全区各小学的积极参与下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比赛由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区域小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升。
本次朗读比赛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教材前四个单元除古诗外的所有课文,采用学校推荐班级和现场抽签班级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47个班级参与比赛,评委们从朗读的准确性、流畅性、情感表达、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评出优秀班级60个,优秀指导老师60名。现将比赛情况总结如下:
一、亮点呈现
1.朗读水平整体提升。此次整班朗读比赛,学生们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激情参与到了比赛中。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做到读音准确,对多音字、易错字的把握较为精准,并且能流畅朗读,避免了添字、漏字、改字等问题。而且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到位,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节奏,将文章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了“声情并茂”。
2.团队协作配合默契。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比赛中,各班学生在朗读时声音整齐、节奏一致,学生间合作协调,整体效果好。个别班级还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角色分工,通过语调、语气的精准把控,将角色性格冲突表现得生动鲜活。
3.教师指导精准用心。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背后,是语文老师的用心指导。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朗读技巧的训练,从发声方法、语调运用到情感把握,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示范。教师还会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章情感。
二、问题聚焦
1.朗读技巧运用欠缺。部分班级学生在朗读时存在语速把握不当的问题,要么语速过慢,使朗读显得拖沓,缺乏节奏感;要么语速过快,无法清晰传达文章内容。而且在语调处理上,部分班级学生没有根据文章的情节和情感变化进行起伏调整,读起来较为生硬。还有些学生对重音、停顿的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
2.情感理解与表达不到位。有些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机械地朗读文字,没有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在朗读时缺乏感染力。在朗读一些蕴含深刻情感的文章时,学生的表现较为平淡,不能将其中的喜怒哀乐准确地传达出来。部分学生在情感表达上还存在过度夸张的情况,与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不符,显得不自然。
3.班级之间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班级之间的朗读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优秀班级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无论是朗读技巧、情感表达还是团队协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而部分班级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这种差异可能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因素有关。
三、改进建议:
1.朗读技巧指导。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进行朗读训练。低年级以“正音、节奏”为重点,培养朗读节奏感;高年级聚焦“语调、情感”,运用符号标注法辅助学生把握文本情感起伏。同时,增加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诵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灵活运用技巧,避免机械训练导致的“情感断层”。
2.文本理解深化。从课堂教学入手切实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水平,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意图,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引导学生从“文字表层”走向“情感内核”。
3.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纵观本次比赛中涌现的优秀班级,其语文老师也一定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能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能准确地纠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错误,也能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引领孩子赋予文字生命的活力。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自身则要不断学习,经常练习,以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与朗读能力,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4.评价方式优化。平时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练读的机会,并及时发现与指出个体学生朗读时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在评价标准上,注重过程性的评价,采用更为包容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朗读的自信,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华罗庚实验学校滨湖分校 高雅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