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中学研训>>中学物理>> 文章
聚焦《物体的浮与沉》,共探物理教学新思路——《基于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组第1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20    信息发布:杨国庆    浏览量:172次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加强各物理新教材使用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持续提升育人水平2025516日下午《基于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组举行了第一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教学教研活动共同探寻教学新思路深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对课题相关研究内容作了相关介绍和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要求。

此次教学活动将目光聚焦于充满奥秘又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物体的浮与沉》。由年轻且富有活力的郑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郑老师以一个趣味小魔术开场,将一个看似普通的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鸡蛋迅速沉入杯底,随后,她向杯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鸡蛋竟然慢慢从杯底浮了起来。学生们瞪大了眼睛,发出阵阵惊叹,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成功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

 郑尧1.png

郑尧2.png

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郑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实验。在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实验中,她准备了木块、铁块、塑料块等多种物体,让学生依次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学生们发现,木块漂浮在水面,铁块沉入水底,而塑料块有的漂浮有的悬浮,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郑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重力和浮力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起物体浮沉与受力情况联系的思维。随后,郑老师又进行了 改变物体形状探究浮沉变化实验,将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接着她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再次放入水中,橡皮泥小船却漂浮在水面上。这一神奇的变化让学生们兴奋不已,郑老师借此机会深入讲解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物体的浮沉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影响物体浮沉因素的实验,学生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物体、液体,改变物体的重量等条件进行实验探究。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交流,有的小组发现往水中加盐,原本下沉的物体可以漂浮起来;有的小组通过增减物体上的砝码,观察物体浮沉状态的变化。接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学生们对物体的浮与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示课结束后,教研活动进入研讨阶段。物理组的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周老师对郑老师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他建议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如潜水艇的浮沉原理、轮船的制造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窦老师则关注到实验环节,提出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操作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其他老师也纷纷从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知识拓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畅所欲言,在思维的碰撞中探索出更多教学新思路。

 听课1.png

教研员杨老师点明《物体的浮与沉》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力学知识的延伸,还与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力分析等内容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章节。此次教研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在教学研讨之后,接着就《基于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进行了交流。课题主持人李艳英老师就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她提出: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新课标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相关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新教材特点。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了解其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四、注重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李艳英.png

良常中学教科室主任、物理老师曹江华老师就课题研究作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他提出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通过精彩的课堂讲解、生动的实验展示以及多样的课外实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互相扶持,共同提升。他们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教学心得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策略。同时,他们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物理知识,更能感受到教师们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专注。这种热情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更加喜爱物理,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研讨1.png

此次围绕《物体的浮与沉》开展的教研活动,为参与活动的物理教师提供了交流与成长的机会。通过课堂实践与研讨,教师们对该知识点的教学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清晰的思路。通过《基于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将运用课题成果,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良常中学 袁宇老师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946  |  本月访问: 3254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271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