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03 信息发布:黄海燕 浏览量:185次
为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近日,课题组一行于薛埠中学成功开展了第21次初中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精彩课例展示、前沿主题讲座和深度交流研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课堂实践展风采:从生活感知到未来视野
第一节课由盛杰老师执教《鲜果时光》。盛杰老师巧妙设计,引导学生首先细致观察、描述各种水果的特征,奠定认知基础。随后,通过趣味盎然的“她画你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有效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与精准表达能力。课堂高潮在于引导学生“化身”水果销售员,集思广益设计营销策略“让水果大卖”,将实践与创新紧密结合。更值得称道的是,课程立意深远,由此及彼,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如何在职场中有效推荐自己,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体察并满足他人需求、提供“情绪价值”,实现了知识技能向生活智慧与情商品格的升华。
第二节课由杨月老师带来紧跟时代热点的《AI在校园》一课。杨月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人脸识别”应用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其利弊,成功激发探究兴趣。随后,系统性地向学生科普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并借助丰富的生活实例进行生动讲解。课堂核心活动引导学生从“会听、会说、会看、会思考、会行动、会学习”等维度,对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分类分析。这一过程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人工智能的系统认知框架,培养了信息素养与批判性思维。
主题讲座明方向:挖掘隐性力量 深化课程内涵
周迎春老师作了题为《浸润:清理文化死角》的专题讲座。周老师深刻阐述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学校的仪式活动等,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她借鉴埃德加·H·沙因的文化三层次理论(表象层、价值层、潜意识层),强调学校真正的课程文化往往深植于那些“理所当然”的潜意识之中。周老师提出,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让课程理念“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以贯之”,穿透表象,深入价值层,最终触及并优化潜意识层,使之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深层土壤。讲座为学校如何自觉改造隐性课程、实现文化育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路径。
交流研讨促提升:思维碰撞共谋发展
精彩的课堂展示与深刻的主题讲座,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在评课环节,邓瑞平和王豆两位老师对两节展示课的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课堂中反映出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了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本次区初中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风采、切磋技艺的舞台,更通过前沿的教学案例与深度的理论探讨,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与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活力与新动力。活动有效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探索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路径,对推动区域综合实践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们将带着新的思考与启发,在综合实践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