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前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教育培训活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06 浏览量:1910次
为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2日下午,指前镇社区教育中心联合指前实验学校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教育培训活动,该校四、五年级近200名师生一起参与了活动。
培训活动邀请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指前鱼灯的传承人焦则奎和陆锁龙为学生们讲解了指前鱼灯的历史变迁以及为何要传承和保护传统技艺,并进行了指前鱼灯展示和现场互动,为学生们演示了技艺精湛的绝活,耐心地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们进行亲身体验,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指前鱼灯缘起于长荡湖渔民的取兆讨吉的习俗。鱼灯活动发源于指前镇芦家村,是以象形鱼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它的表演主要是以“鱼”为道具,用竹篾或铁丝做鱼骨支体、外裹鱼皮彩布、内装灯饰而制作成各种象形“鱼”状。表演时,其道具分段或按鱼态与人的躯肢巧妙联动。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都“头动、尾巴摇”,其舞步和身姿始终像鱼在水里那样不停地游曳,显得活泼俏皮,颇有情趣和观赏性,其造型生动,扮相逼真,舞姿优美,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渔家水乡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保护好该项目,对追寻江南水乡渔业文化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样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教育培训活动,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前鱼灯”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通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史飞跃 田荣华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