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5311次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3月29日,一路踏春风,迎暖阳,各校低年段教师和全区工作五年内的年轻教师一道走进华城小学,共赴一场教学盛宴。
本次教研活动以苏教版新教材《水滴的旅行》和《昙花》为教学内容,分别由华城小学的李菊华老师和华罗庚实验小学的陈艳老师执教。
首先,笑靥如花的李菊华老师带领着一(9)班可爱的孩子们开启了《水滴的旅行》。上课伊始,孩子们稚嫩的童音叩问着“春天来了吗?春天来了吗?”,拉开了课堂的帷幕。李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个新朋友——旅行家小水滴,在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热情地和新朋友打着招呼,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水滴一起去旅行。李老师随即带领孩子们一起在文字中“旅行”,越过最高的山峰,游过宽广的大海,飞奔在青青的草原,随着大雨来到浅浅的水洼,最后变回水汽。在奇妙的旅行中,学生们掌握了一个个生字,体会到了变成雪花的愉悦和在海中嬉戏的快乐,用稚嫩的童音中传递着快乐的讯息。李老师的循循善诱,让他们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旅行者和学习者!
紧接着,端庄大方的陈艳老师和三(2)班的学生们一同欣赏了汪曾祺先生的《昙花》,领略了昙花一现的美。课前“猜花名”的小游戏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们精神饱满地走进了课堂,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和“李小龙”一起“抱花归、盼花开、赏花美、梦花情”,牢牢抓住文章的两条线索,梳理文脉,感悟主人公的欢喜悲伤。陈老师将生字教学落到实处,从字义到字形,要求具体,指导有方;将情景教学落到巧处,挖掘语言的生长点,构思奇巧,引人入胜。
两节课堂,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让每一位与会老师都获益匪浅。两位老师不仅用心准备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而且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李老师谈到,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一定要立足于学情,“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打好字词的基础,从朗读抓起,由字到词,由词到短语,再到句段,耐心指导,反复纠正,才能让琅琅的书声飘得高远。陈老师则围绕“散文教学”这一主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因此教学的落脚点应当是抓住“神”,也就是文章的线索。散文的语言往往精要凝练,在此基础上,创造大量丰富而具体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亲近大师的语言,真正走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而优美的文字最离不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也就入情入境了。
精彩的课堂总能激起智慧的闪光。两位评课老师有点有面,有张有弛地进行了发言总结。西岗小学的何露娟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两节课:接地气,点火花;化难点,拓空白;显文化,传经典——在情境创设里,有学生生活的影子;在难点突破里,有老师方法的引领;在字词教学中,有经典文化的传承。常胜小学的颜晓云老师则扣住了两个关键词交流了自己的体会:李老师的课堂有“趣”,由童音启迪童心,用语言激发童真;陈老师的课堂是“雅”,花香幽幽,“茁”了的骨朵儿让人急,让人喜,让人忧,让人愁。
优秀的课堂总是相似的。活动的最后,研训员陈秋云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教研活动,对两节课堂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评。一节丰厚的课堂应当是这样的:一要关注文体教学,根据文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二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文路转化为学路,特别是在即将推行新教材的情况下,教师们更要不断学习,才能继续成长;三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朗读、观察、表达的习惯培养落到小处,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打好底色。
同时,陈老师也就上学期三年级学期质量检测的情况进行了简析,并向所有与会老师提出了两点希望。其一,要守住底线,种好“责任田”。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不仅要重方法、有情趣,更要有意义,注重“类”的建构;在朗读指导上,除了要带领学生读正确、读通顺以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意、读出美感;在积累与表达的训练里,日常积累要丰厚,要注意文本语言的有效吸纳,课堂表达要规范,在预设中关注语言的生长点和文本的陌生处。其二,要“仰望星空”,耕好“自留地”。在学段内,做好合理的规划,带领学生开展系列阅读和丰富的活动,让这些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美丽的回忆,在生命的最初接触最美的文字和情感,成为他们成长的支点。在这一仰一俯之间,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
殷殷希望如春雨落入心扉,春天的脚步近了又近,天空有多宽广,就让鸟儿去丈量,青山有多妩媚,就让清风去歌唱,而桃李有多灿烂,就让我们去浇灌吧!三月景,宜醉不宜醒;四月人,宜进不宜颓。
(殷雪梅小学 孙祎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