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002次
语文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然而谈起第一课时教学,在平时的公开课研讨中经常被许多老师忽略和冷落,原因十分简单:内容单调,上不出“花头”。11月25日,市中年级语文课题组成员怀揣热情来到社头小学,与社小语文教师联合开展中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同课异构”活动。
上午8:30,社头小学王强老师执教《珍珠鸟》,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能关注生字词的教学,渗透解词的方法,重视词语的积累、归类和拓展;同时王老师能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珍珠鸟的可爱以及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9:20,洮西小学的高国华老师执教《珍珠鸟》,高老师另辟蹊径,课始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珍珠鸟的模样,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后围绕“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只怎样的珍珠鸟?”和“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珍珠鸟的喜爱?”两大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潜心会文,在课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中走了个来回。
10:20,课题组成员和社小语文教师集中在会议室,围绕“如何让第一课时也精彩”的研究主题,展开了自由、轻松、热烈的研讨。大家结合所听的两节课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何激发起孩子学习第一课时的兴趣?怎样走出为教第一课时而教第一课时的误区?理解生字新词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是否可以淡化?……
研训中心薛琴老师指出,一篇课文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时界定标准,不同课型、不同教师及不同学情都会有不同的课时界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目前我们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现状是:一、课堂容量太低、不丰满;二、存在“越位”的问题。而第一课时教学价值的定位应是整体感知课文,它承载着学生识字学词,读通句子,对文章谋篇布局的初步感知以及适度地有重点地建构文本意义的使命,其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主观态度、教学策略密切相关。其次,第一课时必不可少的事包括生字词教学、初读感知课文、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研训中心陈秋云老师认为在第一课时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读书的“保底工程”,学生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写作的思想意蕴;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类的课文,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读书、写字、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设计的读书活动要有目标,有层次,要把读和思巧妙地结合起来。因为只有有了第一课时的扎实,进而学生才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作者)实现零距离的交流,为下节课时的学习、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下午12:30,课题组成员围绕共读书目《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交流,这其中有读书的心得、案例的剖析等。而后薛琴老师就下一阶段研究任务进行了布置,要求课题组成员强化学习意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一天的活动紧张而有序,离开社头小学,课题组成员仍意犹未尽,他们与参与本次研训活动的老师一样收获着、思考着并行动着……
供稿:王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