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777次
常听人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一堂数学课下来,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检测,我们就能够发现多少学生掌握了新知,多少学生没掌握,还有多少学生半懂不懂,而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培优补差。那么语文呢?我们现在讲大语文观,把一堂语文课与学生的情知意行联系起来,与学生的人生规划联系起来,与社会的文化、风俗,与文明素养联系起来,等等不一,语文课承载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在这么庞杂的体系中,语文教师常常不知所从,迷失了自己。有时去听语文课,听得是云里雾里,学生也不知学了什么,造成了低效。
因此,在十月二十一日,直溪镇的直溪中心小学、明珍小学和建昌小学在直溪中心小学开展了以“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语文学科,大家首先听了两节课,分别由直溪中心小学的王俭老师和明珍小学的赵园园老师执教。她们虽说执教的都是《青蛙看海》第二课时,但教学风格不尽相同,主要是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同。王老师比较注重于学生的说话的训练,因此,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以及朗读的训练。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山的高,王老师运用课件呈现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述,送“高耸入云”这个词语给学生,而后引导学生揣摩青蛙刚看到这么一座高山的时候担心、害怕、失望的心理。为了让学生体验青蛙登山时的艰难,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学文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些情境,让学生想象青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和朗读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赵老师的教学比较注重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紧抓关键词语,亲近文本,品味文本所包含的情感,在此基础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如:教学松鼠引导青蛙登山这一环节中,师生都投入地扮演了文中的一个角色,在师生的分角色朗读和对话中,尤其是对“好,你一定能登上这座山的!”一句中的“一定”一词的反复揣摩与感悟,让学生体验到:是松鼠对青蛙的关心和鼓励,使青蛙增强了登山的信心和勇气。
当然,两位老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都能依据文本的体裁特点,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段目标,制定恰当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采用“读、悟、讲、演”的基本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角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以这两节课为例,通过研讨,最后达成了共识:
一、解读文本,整合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并能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确定课时目标的定位。我们处理课时教学目标,就要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好工具性目标,以避免各个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区别的目标泛化现象,在理解感悟中习得阅读方法,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前,可以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最大程度发掘了文本的人文价值,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无论教学内容的处理,还是教学策略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二、以学定教,突出主要目标。
课堂时空有限,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就必然要关注教学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如果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太多,就会冲击了语文训练,也是造成教学效益低下,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明确、集中、适切课堂的课时教学目标。“适切”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找准教学目标的起点,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一堂课的教学突出了主要解决的目标,学生获益就大,如果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在某一点上获益匪浅,日积月累,就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效发展。
三、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要整体设计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时应注意教学过程设计不易太繁琐,教学板块应清晰明了,各教学板块之间应有机联系,力求整体体现各项学习任务。教师要从班级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以此来准确掌握和适度调控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只有吃透生情、学情,导学适度,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地消化吸收、发散求异、主动创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侧重地突出某方面(听、说、读、写)的学习,并同时兼顾其它(听、说、读、写)内容的训练,整体考虑听、说、读、写各项学习任务的综合训练,才能将教学的各环节设计效益最大化,从而使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变得有效。
此次活动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把准课堂教学目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策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新课程目标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低效教学行为,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就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黄国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