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890次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6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
苏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仍是“两根柱子(阅读与写作)一条龙(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写作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各成体系,双线并进”。
1、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了课文26篇。(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分别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7个单元。)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的散文,抒情的诗歌,还是质朴的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本册的编写者匠心独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治学的精神。
课后练习重朗读、重积累,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一以贯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每课都安排学写钢笔字,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认认真真地做人,感受汉字的美;重感悟,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课后练习中,有的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师恩难忘》),有的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推敲》),有的要求学生辨析同义词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黄鹤楼送别》),有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众多的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
2、关于习作
五年级是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把握新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课标》在三个维度上的变化是促进学生发展,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细心研读《课标》的习作部分,比较两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可以发现第三学段习作目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一、二两个学段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明确了习作的目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将兴趣转化、提升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习作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的欲望和热情。
2、习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第二学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书信和便条。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二学年段为了降低习作难度,培养自信心,在表达上除了“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冒号、引号”之外,没有提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速度上提出要求: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跟前两个学段相比,综合练习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的第一项,根据学年段的不同,在第一学年段“学用字词句”、第二学年段“处处留心”之后,又于第三学年段推出了“语文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层次性。“语文与生活”仍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保持了该板块最明显的综合性特色,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巧妙融合。
增加了“学和做”这个板块。 《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生进入了高年级学段之后,教材便开始安排旨在落实此项要求的专题性的“学和做”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培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厚实的文化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该板块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即 综合性、开放性和 创造性。
本册教材安排的七次口语交际内容。它具体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生活性。如:《健康小顾问》,二是实践性。教材中安排的七次训练,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动态的言语实践中反复经历。三是时代性。本册教材编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学会拒绝”、“学会请教别人”、“小小新闻发布会”、“设计一条公益用语”等等,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是在展示着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慢慢地走向社会,寓口语交际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浓浓的生活气息,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涵养,培养良好的道德言行。
二、教学建议。
1、引领学生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加强积累,这是小语教学不应偏离的方向,但这种积累不是盲目追求数量的多与少,而是看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不是必需的。所以基础知识,如词句的积累必不可少,名家名篇、名言警句、课外古诗必须要背诵,大量的课外阅读更是不可缺。当然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积累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积累方法。
2、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所谓语文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四字,课堂上要以教材为例子,用教材教,坚决抛弃题海战术。积累知识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找好每一课时的能力训练点,或理解,或感悟,或表达,有所侧重。长期坚持,必然事半功倍。课外则要注重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地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人终生受益。就语文学科而言,必须抓好认真书写,认真审题,认真读书习惯的养成。需要说明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训练和培养。
4、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多种方法和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不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这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巨大的作用。
具体而言:
(一)在阅读教学方面
教师在使用本册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有效改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些“走极端”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2、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3、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追寻扎实、灵动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在习作教学方面:
1.把握学段目标适度提升、循序渐进。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需要两年时间逐步达成的,作为起始年级不能一下将目标提得太高,使学生望而却步,削减对习作的兴趣。应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其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并逐步稳定成良好的习惯是重点,要求学生作文内容真实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关键,保持学生对习作的恒久兴趣是核心。此外应结合“习惯篇”的教材内容,教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常抓不懈,养成良好习惯。 2.用好教材,体现编者意图;用教材教,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教学首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同时又不能囿于教材,要将教材作为一种凭借,作为自己设计教学的思路,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扩展延伸甚至适度的改编。
3.将自主合作探究用于习作教学中。
应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习作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的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
要充分运用创设情景、引导互动、学会倾听、走向生活、激励评价五种基本策略。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
| 五年级上册教学进度 |
|
|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
|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 备注 |
1 | 9.1-9.4 | 习惯⑵ 1 师恩难忘⑵ 2陶校长的演讲⑵ |
|
2 | 9.7—9.11 | 3古诗两首⑵ 习作1⑵ 练习1⑵
| 教师节 |
3 | 9.14—9.18 | 练习1⑴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⑵ 5装满昆虫的衣袋⑵ |
|
4 | 9.21—9.25 | 6变色龙⑵ 7金蝉脱壳⑵ 习作2⑵ |
|
5 | 9.28—9.30 | 练习2⑶ |
|
6 | 10.1—10.8 |
| 国庆节 |
7 | 10.9—10.16 | 8成语故事⑵ 9推敲⑵ 10嫦娥奔月⑵ |
|
8 | 10.19—10.23 | 11读书莫放“拦路虎”⑴ 12伊索寓言⑵ 我读书?我快乐⑴ 习作3⑵ |
|
9 | 10.26—10.30 | 练习3⑶ 13在大海中永生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⑴ |
|
10 | 11.2—11.6 |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⑴ 15艾滋病小斗士⑵ 习作4⑵ 练习4⑴ |
|
11 | 11.9—11.13 | 练习4⑵ 期中复习与整理⑶ |
|
12 | 11.16—11.20 | 16黄山奇松2 17黄果树瀑布⑵ 18莫高窟⑵ |
|
13 | 11.23—11.27 | 习作5⑵ 练习5⑶ 19天火之谜⑴ |
|
14 | 11.30—12.4 | 19天火之谜⑵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⑵ 21诺贝尔⑵ |
|
15 | 12.7—12.11 | 22滴水穿石的启示⑵ 习作6⑵ 练习6⑵ |
|
16 | 12.14—12.18 | 练习6⑴ 23林冲棒打洪教头⑶ 24少年王冕⑵ |
|
17 | 12.21—12.25 | 25黄鹤楼送别⑵ 26清平乐村居⑵ 习作7⑵ |
|
18 | 12.28—.1.1 | 练习7⑶ 学和做⑵ | 元旦 |
19 | 1.4—1.8 | 期终复习并考试 |
|
20 | 1.11 | 期终复习并考试 |
|
[编写:华罗庚实验学校 冯立生 审定:研训中心 周怡和]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3691 | 本月访问: 3529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545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