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823次
9月27日,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高段)在淮安市实验小学如期举行。全省13个大市共选送14节课参赛,代表常州市出赛的是我区朝阳小学的吴荣强老师。在网络全程直播下,吴老师执教了《体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教学效果获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虽然最终的比赛成绩尚未公布,但回顾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吴老师的成长与他自身的努力和团队的精诚合作密不可分。
一、个人发展
作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吴老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的教学成绩深受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同时,他在教科研方面也努力要求自己。1.积极钻研教材,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展示课,吴老师总是能够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客观性的分析,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有效适时的进行教学和辅导,所教班级成绩稳步提升。2.注重自身的发展与培训。从教期间,吴老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最前线,积极参加工作室,在名师与专家的引领下,他成长的步伐有目共睹。3.积极挑战,赢取自身价值。从教十余年,吴老师先后多次获得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区评优课一等奖,常州市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常州市评优课一等奖的傲人成绩,成就个人的同时,也彰显了金坛区数学教师的实力。
二、团队协作
省评优课的参选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也许,我们能够关注到其中的光鲜过程,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在此过程中他和背后的团队所付出的努力。从今年2月份起,吴老师经历了校、片、区评优课的层层选拔,获得了金坛区评优课一等奖。紧接着,在金坛区的层层选拔下,参加了常州市的评优课,并一举获得了常州市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这可能是值得在教学生涯留下浓厚一笔的成绩,是值得称赞并为之骄傲的战绩。
然而,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是充满挑战。因常州市选拔选手参加江苏省比赛机制的规定,需要在两名常州市一等奖选手中加赛一轮,获胜方参加省赛。从暑假开始,区教师发展中心就组建了团队和吴老师一起积极准备。其他教师享受暑期愉悦假期时,团队成员将苏教版四~六年级所有有可能要上的课进行归类、分析、备课,从中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教材。9月5日确定了省赛课题《体积与容积单位》,当天就组建了由王瑾、杨晔、杨雪青、居云慧、傅广辉、谢云、毛月华、朱敏等骨干老师组成的磨课团队。第一、帮助吴老师理清教学内容的前因后果,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和苏教版教材帮助吴老师从根本上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帮助吴老师对此节课精心准备,从教案的制定、课件的制作、板书的设计、教具学具学习单的准备,将这节课精心打造成我区特色的数学精品课;第二、提供有保障的后援团队,朝阳小学的领导,想吴老师之所想,急其所急。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在校长室的统一协调下派出了谭亚鹏、马铃儿和徐敏老师做好一切后勤保障;第三、积极组织区所对应的小学进行试上及改进。在此过程中,我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常胜小学、河滨小学、城西小学分管领导积极安排试教班级,并主动参与试听,为吴老师出谋划策。在一次次的试上中,吴老师的课不断进步,走向成功;一次次的试上与准备,带给整个团队是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同时也是带来了对这个团体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整个团队废寝忘食,全力考虑这节课的布局与实施。在陆卫英副主任、孙保华副主任与房小科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团队老师积极克服自身困难,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主动投入到课的准备过程中,为这节课的成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这样说,这节课汇聚了整个团队的心血。
三、华丽展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吴老师向全省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以我区经典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计大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知,学生从搭建正方体的过程中,呈现了多种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吴老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呈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层层递进,充分组织学生进行序列化的互动交流。学生在知其然的前提下,能够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自然对单位大小的理解也水到渠成。这样的一节课又怎能不引起全省专家和老师的关注和赞赏呢?
整节课,吴荣强老师循循善诱,学生思维绽放,不失为一节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品课。吴老师的这节课也说明了我们金坛区的数学教学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这与区发展中心的专家和所有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智慧的结晶成就了这样一节温馨的课,相信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会越走越远。
朝阳小学 马铃儿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4969 | 本月访问: 3657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673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