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这边风景独好----李继锋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三次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872次

寒雨朦胧,北风微至,201715日,全体工作室成员不畏严寒,齐聚河滨小学开展了第二十三次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课型研究,整个活动精彩纷呈!  

一、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河滨小学的陈烁老师执教《有趣的鸡和兔》。陈老师借助游乐园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首先出示了鸡兔同笼的场景图,让学生结合条件大胆猜想鸡和兔各有几只。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适时提出了问题:可能全是鸡或者兔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计算说明这两种猜想是不可能的。接着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与观察中体会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加深了学生画图作用的体验,从而很好的诠释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第二节课是河头小学的周群老师执教《数与形》。周老师设计了送“卡片”的问题,围绕比“一半多一张”展开研究。学生首先根据自主尝试列式计算,周老师及时预设三种可能的情况,在交流比较中发现学生思维上的共性和分歧点。针对实际情况,适时提出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入自然而迫切。学生根据练习单尝试画图并在交流中逐步达成共识。在随后的反思总结中,学生也慢慢体会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紧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在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中运用数形结合的例子,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最后巧妙设计练习,让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讲座分享  

根据工作室的活动安排,此次讲座是由袁爱华和谢荷青老师负责。袁老师从“苏教版编排体系和育人价值”的角度,结合自由身教学经验对“数形结合”进行了解读。袁老师分别从“历史演进”、“概念界定”、“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的说明。他说:“以形化数”、“以形变数”、“形数互变”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内涵,教师对教材中这种思想的理解就要从这三方面去着手。谢荷青老师从“苏教版心理机制和应对策略”的角度对“数形结合”作了完美的诠释。谢老师着重从“认知维度上的认识”和“不同表征转换方式产生不同的心理机制”两方面进行解读。结合大量的教学实例和文献资料,谢老师向我们呈现了她的研究过程及理解,让与会老师感触颇深。  

三、评课交流  

活动的第三部分是评课。先是由两位执教老师谈一谈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教后反思,同时也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毫无保留的提出来,给在座老师的评课指明了方向。随后,居云慧老师结合低段备课组对陈烁老师的这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在肯定陈老师的同时,也提出来殷切的希望: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将更多的话语权留给学生,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合理的设计应对课堂应对机制,让我们的研究课常态化。高段备课组是由袁爱华老师负责,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他也指出:教师语言的累赘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适时的总结反思也缺乏目的性。  

四、活动总结  

时间飞快,工作室顾问兼小学数学研训员房小科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现阶段我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建立了数学思想研究课的基本结构、用资源推进课堂的意识、专题讲座模型的框架。结合这两节课,房老师指出:适当聚焦是必须的,生生、师生交流是需要的、“放”与“收”是策略的。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李继锋校长对在座的老师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另外也鼓励老师们多研究、多反思、多动笔、多写作。

 

 

研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却带着满满的收获;在小学数学思想研究与反思的路上,我们相互扶持、鼓励。我们坚信,研究永无止境,路边的风景才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薛埠小学 沈亮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5040  |  本月访问: 36641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680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