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726次
——小数潜力教师团队“动手做”主题研讨第三次活动侧记
正值辞旧迎新之际,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阶梯教室迎来了小数潜力教师团队“动手做”主题第三次专题研讨活动,由华罗庚实验学校朱敏老师领衔的三年级组老师们给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讲座。
镜头一:课堂观摩
活动伊始,涑读小学的陈振萍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动手做”——《我们都是拼图小能手》。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后安排的,蕴含着图形的转动和移动,蕴含着图形之间的相互拼补。陈老师仔细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动手做”精髓,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课始通过操作演示和对比明确本节课的拼图方法:边对边无间隙拼,接着提出探究问题“四个正方形你能拼出多少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尝试拼摆,通过汇报展示发现并提炼出拼图的方法:有序地摆——边拼边想——观察推理。有了初步的动手做经验后,陈老师巧妙地引出俄罗斯方块,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操作要求,让学生从边拼边想、边想边拼中不断地感悟有序思想、推理和方法多样化,感受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促进想象力空间能力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
西旸小学的李伟老师以《做风车》为题为老师们带来了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活动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单元后安排的,课始李老师以谜语、图片欣赏揭示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操作兴趣。怎样做风车是本课的重难点,李老师利用微视频直观形象的特点,课前录制了一段做风车的教学视频,这对突破难点起到了大作用,小小的视频使操作易懂易学,也使数学更亲切好玩。风车做好后,李老师有选择地请两位学生演示风车不同的旋转方向,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风车旋转方向不一样?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比较、交流,发现风车旋转方向的奥秘,学生的动手做逐渐从无目的活动转向有目的的操作活动。接着,借助做风车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思考:“你能做出旋转方向不同的风车吗”,学生跃跃欲试,边做边想,边想边做,感受旋转的特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镜头二:主题研讨
朝阳小学谭亚鹏老师主持了课后的主题研讨活动,谭老师认为“动手做”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听讲、阅读、解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有趣和富有数学味的操作中逐渐增强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随后华城小学的刘慧霞老师、岸头实验学校的张丽老师和薛埠小学的杨莉老师分别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她们都认为通过这几次的学习,对动手做栏目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方式有所感悟,目标定位更加清晰。
随后,社头小学温育华老师结合自己对动手做栏目的理解,作了《注重过程参与 化行动为意义建构》的讲座。温老师围绕教材为什么要突出“动手做”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动手做”提升了数学教学的价值 、“动手做”将行动转化为意义建构 、“动手做”将过程参与内化为数学经验 。最后温老师指出:“动手做”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但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与动手能力。有效的数学课堂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学中以学生动手操作为载体,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通过操作形成概念、发现方法、总结规律的能力,并运用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动手做不仅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镜头三:思考和建议
最后,西城小学陈燕华老师对本次活动及“动手做”栏目的实施提出建议。陈老师认为,“动手做”栏目的教学老师们都是带着自己的思考摸索着前行,但是有思考的课堂就是精彩的课堂,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能把握“做”的本质,“做”是课堂的过程,把思维的训练摆在首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思维多样化服务,以思维为核心,在课堂上智慧地行走。
(殷雪梅小学 芮婷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4880 | 本月访问: 36481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664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