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917次
2015年12月25日下午阳光明媚。在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一次“动手做”栏目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由居云慧老师领衔的六年级组的几位老师们给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堂和讲座。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议程:1.研究课观摩;2.“ 小题大做”主题讲座;3.评课交流。
一、团队协作 提升能力
下午第一节课,由金坛区岸头小学张丽老师向大家展示六年级下册动手做“包装问题”。课始,张老师用公益广告情境引入,告诉人们要拒绝过度包装,杜绝浪费。通过“摆一摆”、“议一议”、“算一算 ”等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从一块肥皂,两块肥皂的包装问题,引到4块,24块肥皂的包装,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从而找到怎样包装能更节省。
第二节课,由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杨雪青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动手做“面积的变化”,杨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独特。从“线—面—体”为主线设计,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运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画图等方法大量验证结论,进一步思考、归纳,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学生自主找出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二、专题讲座 品味内涵
紧接着,由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杨雪青老师为我们做“小”题要“大”做的专题讲座。杨老师从为什么要重视动手做以及目前现状做出了阐述。从“动手做”中老师和学生各自得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实施都做了详细的表达。这是一次及其富有内涵的深入的讲座。杨老师结合教学的实践,深入浅出地跟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悟。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三、精彩点评 引发思考
研讨课结束后,在谢云老师的主持下,很多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在交流中,大家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既有新教师的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也有常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陈玲芳老师说了自己观课感受,提出的自己的思考。最后由谢桂荣老师对本组活动进行了点评,动手做是数学操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我们老师应该怎样落实,应该切实用好机动课时。
这样的“动手做”的实践研究我们方才迈出了第一步,平时教师要落实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提供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彻底将过去学生用耳朵“听”数学的状况转变为动手“做”数学,别让纸笔替代学生双手,让“劳动”创造出更好的数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做”数学放飞。
(儒林中心小学 宋小军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4956 | 本月访问: 3655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672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