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751次
——钟楼区郭兴华工作室与金坛区李继锋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侧记
2015年12月17日 ,阳光明媚。常州市钟楼区郭兴华工作室与金坛区李继锋名师工作室在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多媒体教室,开展数学教学联谊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议程:1.研究课观摩;2.“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案例研究成果汇报”讲座;3.评课交流。
观摩课堂 品味思想
下午第一节课,由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王希希老师向大家展示新授课 “间隔排列”。课始,王老师创设兔子乐园情境,通过“说一说”、“数一数”、“圈一圈”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她渗透模型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学生自主找出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二节课,由金坛区河滨小学袁爱华老师执教练习课“平均数的练习”,袁老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会比赛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教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在练习设计上,教师独具匠心,尊重个体差别。既有巩固性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练习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度引领,激活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本课多处体现建模思想、推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思想的浸润下,学生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专题讲座 引领成长
紧接着,由金坛区教育发展中心房小科老师为我们做“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案例研究成果汇报”讲座。房老师从研究背景、概念鉴定与理论依、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策略、研究成果、困惑与思考等方面介绍第一期李继锋名师工作室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以前瞻性的理论,生动丰富的案例,坦诚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这次专题讲座为在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
精彩点评 启迪智慧
如果把每一次的“听课”看成是一种学习,那么每一次的“评课”就是一种思维上的提升。
领衔人郭兴华评价两位执教老师都注重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他认为一节成功的练习课要具备三点:
1.练习课要有针对性。教学要预设,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
2.练习课要有启发性。(1)练习课中要有新的内容存在。(2)练习要引发学生新的兴趣。新不仅落实在计算中,也落实在结果上。
3.练习课要有适切性。问题的点穴,小步骤的教学,抽丝剥茧,利于学生思维不断深入。
领衔人郭新华还介绍本校在上“间隔排列”过程中磨课的困惑:
1.焦虑核心,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差1,是前置还是后移,究竟放在哪个环节比较合适?
2.本节课要不要教学用规律?本课只有2个练习,都是照搬书上的,要不要再增加一个练习设计?
3.探索规律重在探索,在本节课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
领衔人李继锋重点谈两个关键词“变”与“不变”,内容题目在变化,不变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围绕教学重点内容开展不变。第一节课,王希希老师每一组题都把重心放在寻找间隔排列的规律上;第二节课,袁爱华老师的练习课把重心放在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上。
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关键知识点上理一理、引一引、帮一帮。第一节课,王老师在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发现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的规律后,追问:为什么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呢?第二节课,在学生发现5个同学身高的平均数因第6个同学的加入而变化时,问第6个人的身高是怎样的一个数,六人的平均数比原来会增加?变化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和开放练习题组。
最后她鼓励我们要具备长跑和爆发力这两点,只有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坚持不懈,才会取得成功。
此次教学联谊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校际的交流和互动,更为年轻教师搭建了历练的平台。通过领衔人指导、名师点评、同伴相互交流研讨,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吃透新教材、驾驭课堂,为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坛区河头小学 周群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4961 | 本月访问: 3656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672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