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12次
“蒋守成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侧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15年4月9号,一连几天春雨绵绵的天气终于放晴了。在这春光灿烂的日子里,蒋守成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开展了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分成三个环节展开。
一、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
第一节课是由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的 钱程 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走进杨辉三角》。 钱程 老师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起点和生活起点展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想贯穿整个课堂,从一开始的城市路线图,引导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自然的过渡到杨辉三角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又巧妙的“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在“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字之间不可言喻的奇妙。
第二节课是由金坛市朝阳小学的 吴荣强 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省刻度尺》。 吴荣强 老师从完整的刻度尺开始,省1个,省2个……在这样一个一个省的过程和比较中,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了省刻度尺。这一节课把“省”字凸显了出来,怎样省,省到什么程度,这些都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之后再进行有层次的序列交流,完善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发现。
二、开放创新的课堂重构。
围绕这两节精彩的课,两位老师先进行5分钟的课堂教学阐述,接着工作室的成员根据主题进行了辩课。大家认为这两节课不同于常规的视角,选取了典型的中外著名的数学问题进行教育学化加工,改造成为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数学拓展学习内容,两节课的内容丰富精彩,并且具有探究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两位教师在课堂上都亲切自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基于学生学的角度开展,从学生的起点出发,对学生充满了耐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室每个成员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对如何让学生发现规律,如何定位什么是省刻度尺,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学习进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大家的争辩,工作室领衔人蒋守成校长和顾问 陆卫英 老师也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重构建议;最后执教的教师也进行了重构设想:第一节课 钱程 老师自己对课堂中的发现探索规律的环节提出了重构的想法,希望这一环节能更加丰满。第二节课 吴荣强 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探究之后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提炼,引导学生去总结说出省刻度尺的含义会更好。这就是大家思维碰撞的火花带来的惊叹吧!最 后陆卫英 老师做了引领,她希望课堂重构 从上课 老师的重构走向全体成员的重构,关注的重点应在“构”上,我们要基于教学思想,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广泛占有资源,进行教学构想,形成一课多构,丰富主题拓展的教学方式和实施路径。
三、丰富多彩的专题分享
西城实验学校的 徐丽华 老师和薛埠中心小学 张扬 老师,针对“苏教版思考题栏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提出,对于这些思考题我们应该激趣促学,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呈现题目,进行多样、灵活、开放的组织。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思考题设计不同的课型,比如一类题型或者是一个单元的汇总。总之我们对思考题的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量身定目标。
朝阳小学的 谭亚鹏 老师针对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资源共享,在这资料收集和共享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但每个人都能收获双倍的喜悦。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蒋守成校长基于主题拓展课程建设给工作室成员理念上引领,他说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只关注现象而不关注本质,不会产生新的价值。希望所有成员面对教学方式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学生,积累经验,我们成长中的课堂可以不精彩,但必须有思考。同时蒋校长站在系统规划的角度,制订了相应的任务计划,在有条不紊的步伐下,在众人团结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室将迎来越来越灿烂的阳光!
金坛市西旸小学 纪佩桦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66 | 本月访问: 3796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13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